24秋初中语文(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12 课时分层训练(十) 10 再塑生命的人.docxVIP

24秋初中语文(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12 课时分层训练(十) 10 再塑生命的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6/NUMPAGES6

课时分层训练(十)10*再塑生命的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

A.疲倦(pí) 搓捻(niē)

绽开(zhàn) 小心冀冀(yì)

B.感慨(kǎi) 惭槐(kuì)

悔恨(huǐ) 截然不同(jié)

C.缝制(fénɡ) 摸索(suǒ)

企盼(qǐ) 恍然大悟(huǎnɡ)

D.奥秘(ào) 争执(zhì)

激荡(dànɡ) 混为一谈(hùn)

解析:A项,“捻”应读“niǎn”,“冀冀”应为“翼翼”;B项,“槐”应为“愧”;D项,“执”应读“zhí”。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A.我们对精读课文要理解透彻,深入领会,不求甚解。

B.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的扎陵湖、鄂陵湖水质越来越好。远远望去,起伏连绵的草山和蓝色的湖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C.丽江古城年味渐浓,花团锦簇,张灯结彩,喜庆气氛扑面而来。

D.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村集体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做工、种田两不误,幸福感油然而生。

解析:“不求甚解”原指领会大意。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A.《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作品。

B.在莎莉文老师的指导下,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C.因为莎莉文老师能够做到寓教于乐,因此她赢得了海伦·凯勒的尊敬与爱戴。

D.对于海伦·凯勒来说,莎莉文老师就是那个启发她、给她深切关爱的人。

解析:句式杂糅,可改为“《再塑生命的人》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作品”或“《再塑生命的人》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

4.下列依次填入语段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A)

老师转身面向大家,他决定这一课,,,,。

①他们才能理解并接纳这份爱,懂得感恩,懂得回报,也才能写出诚挚感人的作文

②不是具体地教孩子们怎样去写作文,也不是单纯地教他们怎样写自己的母亲

③他觉得唯有让孩子们理解了父母无私的付出

④而是启发孩子们,体会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那背后的良苦用心和炽热的爱

A.②④③① B.③②①④

C.③④①② D.②④①③

解析:通读所有语句,根据横线前的“他决定这一课”句子不完整,主语是“他”,后面应该紧跟“他”的决定,可确定第②句为首句;再由关联词“不是……也不是……而是……”确定第④句紧跟第②句;最后根据第③句和第①句在句意上的逻辑关系确定后两句的顺序为③①。所以正确的顺序为②④③①。

5.下列有关词性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好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

A.“唤醒”“希望”“启发”在句中都是动词。

B.“新”“好奇”在句中是形容词。

C.“灵魂”“经历”“思想”在句中都是名词。

D.“能”是表意愿的动词,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解析:“希望”在这里是名词,指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或出现的某种情况;愿望。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爱的教育》之重沐

——振华女校40周年纪念献给校长

王季玉先生

①每逢有朋友问起我最喜欢的书时,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爱的教育》。有时我也自觉可怪,为什么这本书对我会这样地亲切?当我经历多年远别,重返苏州,踏进母校的校门时,这问题的答案蓦然来到心头:这书里所流露的人性,原来本是我早年身受的日常经验。何怪我一翻开这书,一字一行,语语乡音,这样熟悉。我又怎能不偏爱这本读物?

②25年前,我和几个小朋友在操场角里,浪木旁的空场上闲谈。那时的振华还在严衙前。住宅式的校舍里,孩子们下了课,只有一角空地可供他们奔跑或闲坐。这些孩子们中间有人这样说:“我将来总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我不喜欢张良,项羽才是英雄。”

③另外一个孩子却说:“我是想做三先生(我们那时称王季玉先生作三先生,因为她在家里是老三)。”

④很快有人笑了:“教书?教孩子们书?我不干!有什么意思?”

⑤“可是三先生为什么不去发明和探险,不去做项羽和张良,而在教我们书呢?”我就说:“她该去做大事业,留了学回来。在这小学校里看着孩子们拼生字,真是——”“你真的愿意她离开我们吗?”有位小朋友急了。

⑥没有人再说话了。孩子们被问住了。没有人能想象三先生会离开我们这些孩子的。如果她真的要去做项羽、张良,到月亮上去探险,孩子们也不会放她。孩子们话是不说了,但是谁都感觉到一种悟彻:看孩子们拼拼法似乎比到月亮上去探险更值得我们的爱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hal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20106014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