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型城镇化评价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800字】.docxVIP

2025【新型城镇化评价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800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型城镇化评价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TOC\o1-3\h\u94341.国外有关研究综述 1

165212.国内有关研究综述 2

75423.研究述评 4

27572参考文献 4

1.国外有关研究综述

(1)关于城镇化方面

对于城镇化的研究,国外领先国内很多年,有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韦伯(1899)第一次提出了城镇化的概念,认为工业化是西方国家的城镇化的直接动力ADDINNE.Ref.{7D1C658E-42C5-4806-97C0-D618B439F01F}[2]。昂温(1909)提出“卫星城”的概念,即将大城市中的人口和资源向周围的小城镇中分散开来ADDINNE.Ref.{64281E56-C181-4727-B7DD-36007A84DB8E}[3]。克里斯泰勒(1933)在《南部德国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了关于城市区位的中心地学说ADDINNE.Ref.{54B1F584-92A1-4201-B267-3AEB4A894BD9}[4]。经济学家兰帕德(1955)提出,城镇化是一种空间转化,它会产生规模效应,使资源在城市集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ADDINNE.Ref.{C73E2D44-B453-428E-882B-DC15F1042E5E}[5]。学者弗雷德曼(1976)认为城镇化不仅是人在空间上由农村向城市转移,也是生活生产方式、社会精神文化的转移和传播ADDINNE.Ref.{6D01BBDB-67B5-447B-AC96-BD886905B599}[6]。诺瑟姆(1979)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呈现一条被拉平的“倒S”型曲线,当城市化率达到30%开始迅速上升。城市化的发展在时空层面上进行,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与地区差异ADDINNE.Ref.{D9D6B82A-05C6-47DE-B42D-78454FD073B2}[7]。

(2)关于城镇化评价体系

国外研究者多采用复合指标对城镇化水平进行描述,其中比较成熟的方法有:英国学者克劳克(1987)建立了一个包含人口、职业、居住地以及距离市中心远近的指标体系ADDINNE.Ref.{221834C4-7F4D-488E-B395-5042DCE3AA9D}[8]。美国学者英克尔斯(2005)建立的指标体系被当时国际社会所认可和应用,该体系从人口居住质量、产业、经济方面入手ADDINNE.Ref.{1F4AC188-BF4B-4CE9-BF32-25A7734E5755}[9]。日本学者建议采用包含人口、经济、收入水平、和基础设施等相关方面的城镇成长力系数法反映城镇化进程ADDINNE.Ref.{D3359C80-BC67-4258-B3F4-2964487B39EB}[10]。还有学者从城镇人口数量,城镇数量和人口分布三个方面指标来度量城市化进程ADDINNE.Ref.{AFF1D190-844D-4EC1-A211-046677A31D61}[11]。此外,还有联合国人居中心的城镇发展指数(CDI),是由基础设施、废弃物处理、健康、教育、生产五个方面组成的ADDINNE.Ref.{BEFF4F18-FFEB-443B-B2B6-8050A8BEFA56}[12]。城镇指标准则(UIG),包括居住、社会发展和消除贫困、环境治理、经济发展和管制ADDINNE.Ref.{95C8F0F4-3CD6-43C9-A9DE-A1ECCFA94D73}[13]。

2.国内有关研究综述

(1)关于新型城镇化

陆大道、姚士谋(2007)认为城镇化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出现了“冒进式”现象。并通过研究提出了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规划策略ADDINNE.Ref.{04F4D20B-9182-4E6F-B599-2A5014AD1DE3}[14]。马永欢、张丽君、徐卫华(2013)认为新型城镇化以“四化”同步发展为导向,以城乡统筹为特征。针对城乡一体化方面提出了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议,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与建设,创新城乡一天化发展的理论模式,构建城乡一体化的保障体系等ADDINNE.Ref.{4BECE086-2901-495B-BFB2-26749701329B}[15]。王成新、崔学刚、王雪芹(2014)从国内城市群与国外城市群现状比较分析出发,发现我国城市群发展存在群内差距大、跨辖区污染、合作不足的问题。随后从规划、协调发展机制、宏观管理和阶段规律等方面总结了其产生原因ADDINNE.Ref.{DF77EA64-BD2E-4BD5-895D9D0}[16]。白启鹏、衣保中(2015)在马克思城乡关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国外城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