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含答案.docxVIP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欧阳修乞致仕,冯京请留之,安石曰:“修附丽①韩琦,以琦为社稷臣。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帝乃听之。富弼以格青苗②解相,安石谓不足以阻奸,至比之于鲧③。唐垌本以安石引荐为谏官,因奏对极论其罪,谪死。文彦博言市易与下争利,致华岳山崩。安石曰:“华山之变,殆天意为小人发。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阏其奏,出彦博守魏。吕公著、韩维,安石藉以立声誉者也;欧阳修、文彦博,荐己者也;富弼、韩琦,用为侍从者也;司马光、范镇,交友之善者也;悉排斥不遗力。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有删改)

材料二: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救灾节用,宜自贵近始,可听也。”安石曰:“常衮④辞堂馔⑤,时以为衮自知不能,当辞位不当辞禄。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⑥箕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此盖桑弘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安石得政,行新法,光疏其利害。迩英殿进读,讲至曹参代萧何事,帝曰:“汉常守萧何之法不变,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之君常守禹、汤、文、武之法,虽至今存可也。汉武取高帝约束纷更,盗贼半天下;元帝改孝宣之政,汉业遂衰。由此言之,祖宗之法不可变也。”

帝欲用光,访之安石。安石曰:“光所言尽害政之事,所与尽害政之人,而欲置之左右,使与国论,此消长之大机也。光才岂能害政,但在高位,则异论之人倚以为重。韩信立汉赤帜,赵卒气夺,今用光,是与异论者立赤帜也。”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六?列传第九十五》,有删改)

【注】①附丽:附着,依附。②青苗:即青苗法,下文中的“市易”也即“市易法”,都是王安石的变法措施。③鲧:大禹的父亲,曾经治理洪水,但历时九年未能彻底平息洪水灾祸。④常衮:唐朝文学家、文章家、散文家,官至宰相。⑤堂馔:唐宋时政事堂准备的公用膳食。⑥头会:指按人数征税。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且国用A不足B非当世急C务D所以不足者E以未得F善理财者G故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社稷,文中指国家、江山,与《陈涉世家》中“复立楚国之社稷”的“社稷”意思相同。

B.谪,文中指被贬谪,与《琵琶行》中“谪居卧病浔阳城”的“谪”意思相同。

C.箕,文中指“用箕畚”,与《愚公移山》中“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的“箕畚”用法相同。

D.夺,文中指抢夺,与《陈情表》中“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的“夺”意思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欧阳修请求退休,冯京要求朝廷挽留他。而王安石认为欧阳修会败坏朝廷,不应挽留,于是神宗听从了其意见。

B.文彦博认为,市易法与百姓争利,致使华山崩塌。王安石持不同看法,压下文彦博的奏章,让他离开京城到魏地留守。

C.王安石与司马光立场不同,两人在国用和理财方面争议不休,神宗表示同意司马光的意见,但不会给予司马光答复。

D.司马光认为,假使三代之君一直遵守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制度,即使到今天这些朝代仍然可以存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此人,在一郡则坏一郡,在朝廷则坏朝廷,留之安用?

②安石得政,行新法,光疏其利害。

(5)司马光与王安石关于“财用”与“新法”持有不同观点,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述司马光的观点。

【答案】(1)BDE

(2)D

(3)C

(4)①这样的人,在一郡就败坏一郡,在朝廷就败坏朝廷,留下他有什么用呢?

②王安石执政,颁行新法,司马光上书陈述新法的好处和害处。

(5)①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通过与民争利的手段来扩充国库,实为剥削百姓。

②司马光认为祖宗之法不可废,推行新法不利于延续统治。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知道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解说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明确古文化常识的相关知识及词语含义,再判断选择。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学生要理解文本的内容,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