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VIP

第17课《短文两篇》之《爱莲说》课件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莲说;

新课导入

荷花也称莲花,是中国画家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也历来为

文人墨客所称颂。

李白“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冷碧新秋水,

残红半破莲”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

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写了满湖

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

而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命人开挖了一方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传世名篇

《爱莲说》。;

1.背诵并默写课文,理解课文及其寓意。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作者;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

)。

本文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1068)擢为南康(现在江西星

子县)郡守时写的。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

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讲究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甚蕃(fán)

清涟(lián)噫(yi)

隐逸(yì);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

独爱菊。自李唐来,

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

所以称为“李唐”。

世人甚爱牡丹。;

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

以来,世人大多喜欢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的柄)内部贯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通,外部笔直。蔓、枝,都是名词用作动词。香气远闻更加清芬。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洁净地挺立。亭亭,耸

靠近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立的样子。植,竖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气词。;

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它笔直

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

啊。;

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

认为。不与别的花争奇斗艳。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指品德高尚的人。叹词,表示感慨。少。

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应当人很多了。宜,应当。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

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助词,可译为“的”)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远播)

(在远处);

1.作者喜欢莲花的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口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生长环境:高洁、质朴。

②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体态:正直。;

④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喜爱吗?

他运用的是一种什么写法?

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

来象征君子的高尚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运用

的托物言志的写法。;

内心通衲特征为正;

莲的特征;

2.作者写莲花,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从莲花写起

,在写莲花之前,作者写了什么?人们对这些花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

菊花,陶渊明独爱;

牡丹,世人甚爱。;

3.“菊”和“牡丹”分别有什么特征?作者在这里

为什么先写它们?

菊迎寒斗霜,清高避世,品格高洁,超凡脱俗。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

用牡丹反衬莲,用菊正衬莲,突出莲的高贵品质。;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

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

的品格。;

全文以物喻人,托物言志,通过对莲的

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陶都,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

和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和鄙视。;

生长环境

莲体态香气君子→托物言志

清高风度

菊→隐逸者→逃避现实→正衬

牡丹→富贵者→庸俗逐利→反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向阳暖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