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22课时:《礼记二则》复习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巩固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准确翻译《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的核心语句。
-梳理两则短文的论证逻辑与理想社会图景,区分“教学相长”与“大同社会”的思想内涵。
2.?能力目标
-提升文言文思辨能力,理解类比说理与排比铺陈的表达效果。
-培养文本分析能力,从古今对比中提炼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3.?情感目标
-体会儒家“礼治”“仁爱”思想的深远影响,增强文化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文言知识归纳、核心观点提炼。
-难点:理解“大同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关联,辨析儒家“礼”的现代意义。
三、教学方法
1.?诵读分析法2.?对比探究法3.?联系现实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知识梳理与巩固
1.文学常识:《虽有嘉肴》选自《__________》,《礼记》又名《________》,_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间________论著的汇编。《学记》是《________》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________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该文中隐藏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__________。
2.?文言知识竞赛
-分组竞答实词(如“旨”“困”“分”“归”)、虚词(“之”“其”“于”)、通假字(“矜”通“鳏”)。
-抽查特殊句式: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判断句)
3.?核心段落翻译挑战
-分组翻译关键句: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教师点评关键词(如“自反”:自我反思;“与”通“举”,推举)。
文本深度解读
《大道之行》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任何想象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虽有佳肴》
-1.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
2.摘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3、你从“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悟出了什么道理?
4.本文还谈到了“教”与“学”的问题,请你找出作者的观点并简要解说。
课堂练习: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挟①太山以超北海,语②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③,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④,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注释】①挟:(用胳膊)挟着。②语(yù):告诉。③折枝:按摩肢体。④王(wàng):统一天下。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独亲其亲()(2)男有分,女有归()
(3)盗窃乱贼而不作()(4)货恶其弃于地也()
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大道之行也王之不王B.是谓大同是智也
C.为长者折枝通计一舟,为人五D.故人不独亲其亲故王之不王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18.请在【乙】文中摘录出与“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意思相同的一句。
19.(1)【甲】文提出“大道之行”的目的是实现______________的理想社会。
(2)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一主张的真正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乙】文的语句回答)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
1.?学生用关键词总结学习收获(如“互促”“公心”“礼治”)。
2.?作业:整理文言知识表,完成《中考总复习》P32。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通过古今对比与思辨活动,学生能将经典思想与现实结合。后续可引入道家、法家思想对比,深化对传统文化多元性的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2024版)美术一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新教材) .pdf VIP
- QB_T 8039-2024《口腔清洁护理用品 牙膏用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pdf VIP
- Python实战教程(微课版).pptx VIP
- 江西省抚州市小升初语文期末试卷.doc VIP
- 2025年“中央八项规定”知识竞赛测试题库(6篇集合) .pdf VIP
-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精讲课件).pptx VIP
- 2024年内蒙古兴安盟中考地理生物试卷(含答案).docx
- 项目建设廉洁自律警示教育.pptx VIP
- 2024南充市仪陇县辅警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VIP
- 《汽车机械基础》汽修高考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