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练习题(含答案).docx

九下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 练习题(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灵魂(hún) 惆怅(zhōu)金碧辉煌(huáng)

B.真挚(zhì) 崇高(chóng) 浮光掠影(lüè)

C.气概(kài) 横倒(dǎo) 朝霞暮霭(ǎi)

D.赋予(yǔ) 渲染(xuān) 苦心经营(yíng)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各自祟高关键独创

B.画意灵魂真挚辉惶

C.朴素惨淡意境有赖于

D.碧空观查搏斗扬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B.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C.昨天去张家界游玩,我们浮光掠影地看了个够,还在“农家乐”品尝了当地的美食。

D.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4.阅读语段,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句( )

A瑞士是一个山地小国,几乎完全没有矿产资源,却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B缺乏自然资源的瑞士人在这一巴掌大的天地里死磕硬磨,硬是开拓出一片自己的江山。C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瑞士高档钟表业的黄金时代。D萧邦、伯爵、劳力士等一批耀眼的品牌先后相继问世,独步天下。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美食节的食物琳琅满目,有印度的飞饼,新疆的切糕,山东的烙饼……等馋得人口水直流。

B.读《水浒传》,我对林冲、武松等人印象最深。

C.妈妈生气地问道:“今天到哪去了,你?”

D.春天是美丽的,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的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绿茶茶艺表演的第九道程序是“春波展旗枪”。________似乎是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跳舞,十分生动有趣。

①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

②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伸展开来

③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

④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

⑤直直的茶芽称之为“针”,弯曲的茶芽称之为“眉”,蜷曲的茶芽称之为“螺”

A.①②④③⑤B.①④③⑤②

C.③②①⑤④D.③②④①⑤

7.仿照画线部分,补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握手,是心灵的交流。大千世界,常常因握手而孕育出美好的境界。

微风与湖水握手,荡漾出轻柔的涟漪;

8.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与单纯的旅游不同,研学旅行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活动,同学们在老师或者辅导员的带领下一起活动,一起动手,共同体验,互相研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可以提升中小学生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材料二:研学旅行注重学习和观光并重,到任何景点参观,研学旅行都是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参观考察。对于学生来说,一次好的研学旅行体验最重要的不只是游,也不只是学,而是悟。学生所听到、所看到的都可能会对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材料三:

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给“研学旅行”下个定义。

材料三是某研学旅行班的标志,请结合画面和文字内容,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②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③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④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