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2024)21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课件(共19张PPT).pptx

七年级下册(2024)21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课件(共19张PPT).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登高咏怀;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和诗歌表达的情感。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掌握学诗方法。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回顾读过的古诗:

1.你觉得怎样才算读懂一首古诗?

浅:明白诗句意思

深:读懂诗作情感

——“诗言志”

2.怎样才能读懂一首古诗?

;沉潜讽诵

“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朱熹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小组合作一:读诗至少两次,尝试读出诗歌的情感。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知人论世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

此诗作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诗人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背景介绍: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小组合作二

探讨:你觉得诗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你怎样读到这种情感的?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与“来者”分别指谁?;两个“不见”相互映照,表达出诗人对贤明君主的钦敬仰慕之情??也表露出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伤。;后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诗歌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情怀?;登高必赋

——登高见广,能赋诗述其感受。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写作背景;小组学习任务一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借景抒情是古典诗词最主要、最常用的表现形式!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小组学习任务二

(1)合作探讨: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诗题叫《望岳》,全诗没有“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探讨诗人是以怎样的视角来“望岳”的?

(3)你觉得《望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望岳;意象的作用:

——“岱宗”(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宗,长也,言为群岳之长。”——《五经通义》

——封建帝王封禅祭祀的地方,是受命于

天的象征。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如何读懂诗歌

沉潜讽诵——咀嚼滋味

知人论世——神交古人

重点词句——直接抒情

破解意象——解读情志

想象画面——填补留白

文档评论(0)

132****51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