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数字时代的诗意漫步.docx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数字时代的诗意漫步.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数字时代的诗意漫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科技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在演讲中说:“文科是蒸汽时代的马车,人工智能将让诗歌、哲学、历史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但敦煌研究院的一位学者反驳说:“莫高窟的壁画跨越千年,数字技术反而让它重获新生。没有解读文明的眼睛,代码永远只是冰冷的符号。”

请明确立场和观点,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乎800字。

【文题解析】: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这段作文材料呈现了科技与人文关系的两种对立观点,核心矛盾在于: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文科究竟会被淘汰还是获得新生。

首先,科技公司CEO的观点代表典型的“技术替代论”。他认为文科就像蒸汽时代被淘汰的马车,暗示诗歌、哲学等传统人文学科将被AI技术取代。这种观点源于对技术发展的线性认知,将人类文明进步简单理解为新事物淘汰旧事物的过程。就像马车被火车取代,他预言AI会让文科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这种思维忽略了人文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

其次,敦煌学者的反驳揭示了“技术赋能论”。他以莫高窟壁画为例,说明数字技术非但没有让千年艺术成为标本,反而通过数字化保护、虚拟展示等技术手段,让古老文明焕发新生。更重要的是他强调“解读文明的眼睛”——即人类独有的文化理解力和审美能力,才是让技术产生价值的关键。代码本身没有温度,需要人文精神赋予其意义。

最后,矛盾焦点在于对“价值主体”的认识分歧。CEO将技术作为衡量标准,学者则以人文价值为尺度。这提醒我们思考:在AI时代,究竟应该让人文适应技术,还是让技术服务人文?真正的文明进步,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而是相辅相成的共生。就像敦煌壁画因数字技术重获新生所揭示的,科技与人文完全可以在碰撞中产生新的可能。

写作时,开头可以从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切入,提出自己的核心论点:科技与人文应该共生共荣。中间部分建议分三个层次展开:第一层分析科技CEO观点的局限性,指出其将科技与人文对立的认识误区;第二层以莫高窟数字化为例,论证科技如何赋能人文传承;第三层深入探讨人文精神对科技发展的引导作用,强调二者应是互补而非替代关系。每层都要结合现实案例,如AI写作与人类创作的差异、数字敦煌的保护经验等。结尾总结全文,呼吁在AI时代更要守护人文精神的光芒。

【立意参考】

1.科技与人文的共生关系推动文明进步。

2.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引。

3.千年文明在数字赋能中焕发新生机。

【佳作赏析】:数字时代的诗意漫步

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某科技公司的CEO断言文科将被人工智能淘汰,诗歌、哲学、历史终将成为尘封的标本。然而,在遥远的莫高窟,一位学者用事实回应了这一观点,他讲述了壁画在数字技术下的新生,以及文明解读的重要性。

想象一下,那些历经千年风雨的莫高窟壁画,在数字化技术的照耀下,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那些曾经模糊的色彩,在高清的数字复制品中,变得如梦似幻。这不仅仅是对壁画的保护,更是对历史的传承。

我曾在敦煌研究院的展览馆里,看到过这样一幅壁画。它描绘了一位舞者在月光的照耀下翩翩起舞,舞姿曼妙,仿佛能够随风而动。而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这幅壁画得以被精细地还原,舞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如同真人般生动。

这幅壁画的数字复原,让我想起了另一个例子。那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古籍,由于长时间的封存,纸张已经变得脆弱易损。而在数字化技术的帮助下,这本古籍被扫描成高分辨率的图像,让后人得以一窥其珍贵的内蕴。

这些事例都在告诉我们,数字技术并非是文科的终结者,反而成为了文科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它让那些被时间遗忘的文学作品、哲学思想、历史事件,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但数字技术仅仅是工具,它本身并无情感,也无灵魂。真正的生命力,来自于那些解读文明的眼睛。正如那位学者所言:“没有解读文明的眼睛,代码永远只是冰冷的符号。”

我曾在一次艺术展览中,看到一位艺术家正在用数字技术创作一幅画作。他熟练地操作着电脑,屏幕上的画面如同魔法般变幻。然而,在这背后,是他对于艺术的热爱,对于生活的感悟,这些才是画作生命力的源泉。

同样,在文学、哲学、历史等领域,那些伟大的作品,它们的魅力并非仅仅来自于文字本身,更来自于作者们对于世界的独特见解,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这些思想和情感,是数字技术无法替代的。

在这个数字时代,我们既要拥抱科技,也要珍视人文。科技可以为我们提供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文化,但真正赋予文化生命力的,是我们的情感、我们的思考、我们的解读。

让我们在数字时代的诗意的漫步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让那些古老的文明,在数字技术的照耀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让我们的心灵,与那些跨越千年的智慧对话,共同谱写一曲时代的交响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