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 村居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doc

清平乐 村居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平乐村居

课时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背诵这首词。(重难点)

3.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一、复习背诵,导入新课

1.集体背诵前面学的两首诗。

2.教师指名背诵以前学过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本次我们学习的也是村居,但是一首词,一起来看到今天要学习的这一首清平乐村居(板书课题)

3.解释诗题。“清平乐”是词牌名。词牌名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和曲调;“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乡村生活。

4.了解作者。

二、初读诗词,整体感知

1.听教师范读。指名读课文,适时正音,指导读好节奏语调,再齐读。

2.指导生字书写。重点指导“檐”字,注意右边半包围结构中“八”两笔不能少。

3.自由朗读这首词,结合前两首古诗想一想:词跟诗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1:前面两首古诗每句字数一致;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预设2:前面两首诗不分段;词分为上下两段。上面一段词叫上阕,下面一段叫下阕。课文排版时,上下阕中间空了两格,读的时候,两阕中间停顿要稍长一些。

4.读了这首词,这里的村居给你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

预设1:这里的生活环境优美,清新自然。

预设2:这里的乡村生活很宁静、快乐。

三、展开想象,描绘画面

(一)学习上阕

1.自由读一读上阕,词中写了哪些景物?(茅屋、小溪、青草)

2.结合注释翻译上阙的前两句。

预设: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

3.看图,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交流。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屋是怎样的?(低矮)什么样的青草?(青绿、茂盛)怎样的小溪?(缓缓流淌、潺潺流淌、叮叮咚咚……)

这一家人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预设:相媚好就是互相逗趣、取乐的意思;翁媪指的就是老翁和老妇,这一句的大意是说,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

4.理解上阕的最后两句。

(1)“醉”字用得好吗?“醉里”是说谁醉?为何而醉?

预设:他们“醉”的原因可能是刚喝过酒,也可能是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让他们“醉”了,还可能是儿子们如此勤劳、可爱让他们“醉”了。

(2)再读句子,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老两口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他们喝酒逗乐,其乐融融。)

(3)你仿佛听到了他们说些什么呢?(生自由想象)

(4)从诗句中可以感受到这个家庭透出什么样的氛围呢?(幸福、天伦之乐)

4.齐读上阕,感受他们平凡的幸福。

(二)学习下阕

1.三个儿子在哪里,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呢?(自由读,指名说:大儿锄豆,中儿编织)

(1)小儿子在做什么呢?(卧在溪边剥莲蓬)(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2)“卧”什么意思?(趴着)如果你也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你会以怎样的姿势“剥莲蓬”呢?(生自由回答,师提示要表现出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

(3)烈日炎炎,小儿子在溪头卧剥莲蓬,久久不肯回家。老两口儿和小儿子会有一番怎样的对话呢?(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说)

2.在你眼中,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和谐、幸福……)

四、课堂练笔,体会感情

1.布置任务:从居住环境、老两口聊天、大儿二儿劳动、小儿剥莲蓬四个画面中,任选一个,写一写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

2.学生交流自己写的画面,教师相机点评。

3.怀着对美景和人物的喜爱请同学们再来齐读这首词。

小结:把大家想象的画面连起来,就是一幅景美人更美的乡村生活画。辛弃疾想赞美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居生活?(美好宁静、安居乐业)

4.结构梳理。

◆板书设计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