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X
诗词五首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采薇》、《十五从军征》、《送别》,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01
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02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
资料共享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它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曾经孔子整理删定。原本只称《诗》,汉代以后,儒家把它奉为经典,始称《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回忆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遇雪冬归路漫漫┓↓
采薇┫┣归途
┃行道民迟迟,载渴载饥。→忍受艰辛与饥寒┛↓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状写征人忧伤之情抒情
结构分析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杨柳依依”一词既写出了柳枝随风摇曳之态,又表现出戍卒对家乡依依难舍的眷恋之情。“雨雪霏霏”一句写出阴霾的天气、纷纷扬扬的雪花满天飞舞,烘托出人物沉重压抑的心情。这两句写景,形象鲜明,特征突出,对比强烈,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1
2
佳句赏析
乐府最早是音乐机关的名称,汉初即已出现,汉武帝时扩充为专司歌舞的机关,并兼有采诗的职能。这些采集来的民歌,后来就叫做“乐府诗”(或叫“汉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种新诗体。两汉乐府诗大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班固语),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广泛反映了两汉的社会面貌,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思想感情。汉乐府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语言朴素自然。宋朝人郭茂倩将自两汉至唐代乐府诗汇编成《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01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02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03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04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05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06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07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08
赏析
篇首一句即写出了封建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从军之时尚是风华少年,归来之日却已是皓首银发。几十年沙场奔走,岂不悲哉!这里,“十五”“八十”可理解为实数,也可理解为虚数,是一种夸张的手法,目的是极言从军之久。诗的重点并不在为后人提供服役的确切时间,而是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服役年久已是一大灾难,但更可悲的还在后面。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呢?“松柏冢累累”,这是远望,近看则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一派凄凉破败景象。家中空无一人,老翁举目无亲,其凄楚心情可以想象。继而,通过“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一句,进一步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此情此景着实叫人痛苦至极,怆然泪下。
01
这首诗与前一首诗同样描写士兵,在手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02
前诗更中于对情景的描写以反衬哀伤心情。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兵的自述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控诉。
比较阅读
送别
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背景介绍:
本诗选自«中国历代诗歌选»,为隋末人所作,作者已不可考,因此称无名氏。同隋代文人的诗相比,这首来自民间的小诗,在思想、艺术上都更为优秀。齐梁以来在诗歌形式技巧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在思想内容上日益远离社会生活,使诗歌陷于困境,隋文、炀帝强制改革益发不可收拾,而这首七言绝句的出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情绪,代表着文学健康发展的趋势。也预示着有齐、梁诗向唐诗转变的广阔前景。
朗读感悟
送别
无名氏
杨柳/青青/著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用自己的话来描绘此诗
或用绘画的形式展示。
杨柳青青柳条垂地,
杨花飞舞漫天柳絮。
折柳相送杨花散尽,
借问证人何时归期?
著(zhuó):接触,贴近。
漫漫:遍布的样子。
·
柳条折尽:折柳条是古代表示送别的一种象征。柳条折尽表明思念至深、恋恋不舍。
行人:出征的人。
•
•
•
自主探究:
运用什么事物抒发离愁别绪的?
杨柳
《送别》从字面上看是一首送别诗,抒发了离愁憋绪:也有人联系作者的生活年代(隋末)和诗中运用的谐音双关手法,理解为影射、讽刺隋朝统治者的诗,表达了百姓对隋朝统治者的诅咒。
3、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一、二句:极力渲染杨柳、杨花铺天盖地之势,借此烘托出挥不去、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第三、四句:写杨花尚有飞尽之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