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从孤鸿与寒梅看古人情志——《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卜算子?咏梅》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与《卜算子?咏梅》这两首词,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部分的重要组成。它们分别出自北宋文学巨匠苏轼与南宋爱国词人陆游之手。苏轼,这位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其一生宦海浮沉,多次被贬,却始终保持着豁达超脱的心境。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他以独特的视角,借助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将自己内心的孤高自许以及对流俗的蔑视展现得淋漓尽致。而陆游,身处南宋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生渴望收复失地,却请缨无路、壮志难酬。他在《卜算子?咏梅》里,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孤高正直、坚守操节、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炽热的爱国情怀。
这两首词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是因为它们优美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更在于它们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哲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两首词是深入了解古代文人精神世界、学习诗词创作手法的绝佳范例。通过学习这两首词,学生能够感受到古代诗词的独特魅力,提升文学素养,同时也能从词人的经历和作品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目标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
1.学生能够准确、流畅且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两首词,精准掌握其中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及用法,如“缥缈”“驿外”“碾”等。在反复诵读与理解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身古代诗词语言素材的积累,为今后的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奠定坚实基础。
2.借助详细准确的注释和生动形象的译文,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两首词的基本内容,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准确地进行翻译和表述。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理解与转换能力,使其能够自如地跨越古今语言的障碍,领略古代诗词的精妙之处。
(二)思维发展与提升
1.通过对两首词中众多意象、幽美意境的深入分析,如苏词中的“缺月”“疏桐”“孤鸿”,陆词中的“驿外”“断桥”“梅花”等,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诗词所描绘的具体形象中敏锐地感知作者的情感与心境,从而提升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
2.在探究两首词借物抒怀、托物言志这一经典写作手法的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者如何巧妙地将自身的情感、志向与所咏之物紧密结合,丝丝入扣。在这个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习惯,使其在面对其他文学作品时,也能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深入解读。
(三)审美鉴赏与创造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两首词独特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词牌“卜算子”所赋予的音乐性。通过对平仄、押韵等韵律知识的讲解与示范,使学生能够更加敏锐地捕捉到诗词中的音乐元素,在诵读中获得美的享受,进而提升对古典诗词韵律美的鉴赏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大胆想象、细腻描述诗词所描绘的画面,如苏词中清冷孤寂的月夜场景,陆词中荒僻凄苦的梅花生长环境等,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脑海中的画面呈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够从诗词中发现美、感受美,并通过自己的语言、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美。
(四)文化传承与理解
1.深入介绍苏轼、陆游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各自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让学生深刻理解两首词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通过对词中所体现的古代文人在困境中坚守自我、追求高尚品格精神的剖析,使学生能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汲取古人的智慧和力量。
2.引导学生认识到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古人丰富的情感和智慧,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对这两首词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让古老的诗词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教学方法
1.朗读法:朗读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初读、精读、美读等有层次、有目的的朗读环节设计,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步感受诗词的韵律节奏,初步理解诗词内容,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进行专业的示范和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节奏等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不断提升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2.讨论法:针对诗词中的关键问题、难点问题,如两首词中意象的内涵、写作手法的运用、作者情感的细微差别等,组织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教师在一旁适时引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究诗词的内涵、写作手法等深层次问题。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学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西门子S7-200 SMART PLC应用技术图解项目教程全册教案.docx VIP
- 《GB_T 14894 - 2005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组装后的检查与试验规则》最新解读.docx VIP
- 云南省药品经营质量管理标准规范现场检查评定统一标准.doc VIP
- 校园智能零售合作计划:自动售货机服务方案探索.docx VIP
- 对电磁线用铜杆的要求-漆包线.PDF VIP
- 快递站客服外包合同.docx VIP
- 从历史文物看丝绸之路刘兴隆培训讲学.doc VIP
- 胃肠减压技术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doc VIP
- TNAHIEM 142—2025《医院可复用手术器械管理规范》.pdf
- 2021年大学内部审计工作总结.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