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真题 10 诗词鉴赏 (原卷+答案解释)2024-2025学年 统编版.docxVIP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备考真题 10 诗词鉴赏 (原卷+答案解释)2024-2025学年 统编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NUMPAGES2

2025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0诗词鉴赏

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

内容理解题

描述画面:首先找出诗句中的主要景物,然后运用恰当的形容词和动词进行描述,可适当添加一些细节,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要注意营造出画面的氛围。

概括内容:通读全诗,理解诗意,提取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可按照“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的思路来组织答案。

语言赏析题

字词赏析:先解释该字词在诗中的含义,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什么特点,或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还可以从音韵、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名句赏析:先解释名句的意思,然后分析其运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最后阐述所表达的情感或哲理,可结合诗句的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来理解。

情感把握题:结合诗词的背景、题目、作者、意象、关键词等,分析诗人的情感倾向。例如,看到“孤”“独”“愁”等词语,往往表达诗人的孤独、愁苦之情;看到“喜”“乐”“笑”等词语,则可能表达诗人的喜悦、欢快之情。同时,要注意不同题材的诗词通常表达的情感也有所不同,如边塞诗多表达报国之志、思乡之情等,田园诗多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等。

一.古诗词赏析(共15小题)

1.阅读。

舟过安仁①【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稚子弄冰【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磐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

(1)《稚子弄冰》一诗中,与《舟过安仁》中的“小童”意思相近的词是。稚子弄冰的过程是取冰、穿冰、。

(2)《舟过安仁》中“无雨都张伞”的原因是“”。(用原句作答)

(3)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两个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

B.《稚子弄冰》围绕“弄”字,突出“稚”字。炽热的童心让孩子们忘记严寒,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C.“怪生”和“忽作“两词,暗藏着杨万里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与责怪。

D.《稚子弄冰》写出了孩子取冰时的欣喜、穿丝时的小心、敲冰时的得意,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4)用自己的话说说“敲成玉磐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

2.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完成以下问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解释下列词语。

妻子:

青春:

(2)诗中“”一词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

(3)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个“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得眼泪如泉涌的状貌,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刻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3.古诗词比较阅读。

【甲】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下面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古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厚重、深沉的爱国情怀。

B.甲诗中诗人渴望朝廷收复失地,所以借遗民之口表达自己失望而尚未绝望的心情。

C.乙诗中“漫卷”和“喜欲狂”表达了诗人听到朝廷收复失地的消息时,那种激动、欣喜若狂的心情。

D.甲诗通过“三万里”“五千仞”的夸张表述,赞美黄河、华山的气势雄伟,富有生气。

4.材料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鹏城九九李老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虽枯木老朽,仍血气方刚,自嘲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5月3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