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届高三考前模拟试卷(一)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快来吧奔腾电脑,就让它们代替我来思考。”1999年,当青涩的朴树唱出这首《NewBoy》时,电脑能做的思考还只限于运算,因此所有人都觉得这不过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少年幻想。二十多年后,ChatGPT席卷全球,人们在惊叹于其强大功能的同时,还是可以自信满满地宣布其“思考”不够深入。
如今,当一款拥有强大“深度思考”功能的AI——DeepSeek出现时,这句遥远的歌词终于成了所有人必须严肃面对的现实——为什么会被代替?什么能而什么不能被代替?创作者与批评家们该向何处去?
就文学领域而言,我们可以让AI生成一首诗,无论五言七言,也无论新诗旧诗,甚至无论模仿艾青还是穆旦,AI都可以顺畅地完成任务,甚至还可以不无得意地“吹嘘”其生成作品的“点睛之笔”……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让AI生成一首诗呢?其所能“代替”的写作又价值几何?
真正的诗人当然不会把生成的内容当作自己的作品。回首诗歌乃至文学的起源,其中之一为“劳动说”,即鲁迅先生讲的“杭育杭育”——这是人类劳动时自然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这便是最早的“劳者歌其事”。随着文明的演进,语言文字逐渐形成,诗歌成为人类表达复杂丰富情感的重要工具,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直至近现代,诗歌的表情功能在诗人那里有增无减,郭沫若就曾直言:“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当诗情涌现时,“不容你写诗的人有一毫的造作,一刹那的犹豫,应如哥德所说的连摆正纸位的时间也都不许你有”。因此,对于内心有丰富的情感波动,迫不及待而下笔如神的诗人,AI的创作起点显得懵懂而单薄。
那么,在何情境“创作”可以由AI替代完成呢?似乎是无所谓“表情达意”却“不得不写”的时刻,或为修辞,或为炫技,又或许只因一个急迫的任务,AI作家在此大显身手。
修辞作为任务其实古来有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应制诗”,古时不乏热衷于“钻研”此道者,李白亦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之句。不过,当我们吟诵“黄河之水天上来”“天生我材必有用”“明月出天山”时,才更能领略到气息的流畅、画面的明朗,创作者的自信、豪迈、壮阔都在一挥而就之中。
当然,作为技巧型工具,AI“做”出来的诗有其价值。它可以用于初学者的语言训练,帮助创作者在字句意象上进行“推敲”。不过修辞只是锦上添花,真正传世的诗篇必然“情动于中”,“AI作家”可做注疏正韵,而不是替代。
那么,判断一部作品能否传世的文学批评的前景如何呢?文学批评或许起因于感性认识,但最终上升到理性认识。AI大概很难“情动于中”,却可以“深度思考”,那么,文艺批评是否可以被代劳呢?
我们阅读过一些由DeepSeek生成的文学批评,这些文章乍一看都很“唬人”——其理论的“武器库”里,刀枪剑戟斧钺钩叉一应俱全,甚至可以“熟练”地将文学文本和理论著作中的语言逐一建立起对应关系。不过,这种“旁征博引”式的妙论,在今天的文学研究中已然式微。如今的研究者终于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文学理论本来就是对既有文学现象的总结提炼,如果研究只是拿新的文本去印证既有的理论,那么不过是一场同义反复的语词游戏。文学批评的价值恰恰应该是发现文本当中那些无法被既有理论“整除”的部分,正如我们经常听到的那句话——“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在发现和创造“新意”这一点上,如果将AI看作一件文化生产与批评的工具,那么就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批评。它可以以其极高的效率去梳理“既有”,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前人所“未见”“未知”和“未发’……
富于新意和洞见的文学批评又会反过来敦促文学创作,作者可以通过AI在知识层面上博闻广识,在语言运用上尝试新的序列,同时去体验,去追求,去共情。
有AI工具作为“百科”与“注疏”,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也将“复归”到某种“劳者歌其事”的初心。可以想见,AI将起到极大的效率助推作用,创作者们的“深度思考”更能付诸实践。那么,我们应该对未来的文学充满信心。
(摘编自《AI时代,我们的文学创作与批评》)
材料二:
DeepSeek的创始人梁文锋在一次访谈里说道:“真正的决定力量往往不是一些现成的规则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陕西省安康市2025届高三考前最后一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杜甫《绝句漫兴》和王禹偁《春居杂兴》.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古诗鉴赏之元好问《怀州子城晚望少室》.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二模现代文阅读散文类专练.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诗词中的文学意象寓意顺口溜.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考前作文专题系列:题目解析+金句+相关素材+范文+思路梳理.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不畏艰难,担起重任.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押题预测:中国精神.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人民日报》15位热门人物素材.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近五年考场高分作文标题汇编.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