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作文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篇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昨天,也就是4月7日,文化学者王康在大讲堂讲座时提
到:中国有两个传统,一个是从秦始皇到毛泽东的传统,一个
是从孔子到陈寅恪的传统。他并且认为,从孔子到陈寅恪的传
统相信文化的力量,相信文化的救赎,相信文化的教化作用,
相信文化能够改变人的心性。这是王康先生从文化作用于人心
的角度对陈寅恪们的认识,大讲堂的向老师认为:从文化学人
本身的角度,陈寅恪们还形成了自己强有力的学术传统,那就
是: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下面引两段文字,说明陈寅恪
对这一传统的坚守。
1、1929年6月2日,为纪念王国维去世两周年,清华国学院
师生集资,建成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陈寅恪撰写的碑文
里第一次提到了: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下是碑文全
文:
海宁王静安先生自沉后二年,清华研究院同仁咸怀思不
能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佥
曰,宜铭之贞珉,以昭示于无竟。因以刻石之词命寅恪,数辞不获
已,谨举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天下后世。其词曰:士之读书治学,
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
而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
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之恩怨,一姓
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
奇节,诉真宰之茫茫。来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
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2006-4-8
17:44:00
2、1953年,中央决定任命陈寅恪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
二所(中古史研究所)所长,派陈的学生汪篯送信给当时在广
州中山大学的陈寅恪,陈口述了著名的《对科学院的答复》:
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观堂先生纪念
碑铭》中。王国维死后,学生刘节等请我撰文集念。当时正值
国民党统一时,立碑时间有年月可查。在当时,清华校长罗家
伦,他是二陈派去的,众所周知。我当时是清华国学院导师,
认为王国维是近世学术界最重要的人物,故撰文来昭示天下后
世研究学问的人,特别是研究史学的人。我认为研究学术,最
重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所以我说:“士之
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俗谛”在当时即
指三民主义而言。必须脱掉俗谛之桎梏,真理才能发扬。受俗
谛之桎梏,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
即不能研究学术。学说有错误是可以商量的,我对王国维也是
如此。王国维的学说中,也有错的,如关于蒙古的问题,我认
为就可以商量。我的学说也有错误,也可以商量。个人之间的
争吵,不必芥蒂,我你都应该如此。我写给王国维的文中,中间骂
了梁任公,给梁任公看,梁只笑了笑,不以为芥蒂,我对
胡适也骂过。但对于独立精神,自由思想,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说:“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
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我认为王国维之死,不关与罗振玉之恩
怨,不关满清之灭亡,其一死乃以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
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是必须争得的,且须以生死力争,正如碑
文所示“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
夫岂庸鄙之敢望。”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碑文中所持
之宗旨,至今并未改易。我决不反对现政权,在宣统三年时就
在瑞士读过《资本论》原文。但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的见
解,再研究学术。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
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你以前看法是否有和
我相同,我不知道,但现在不同了,你已不是我学生了。所以
周一良也好,王永兴也好,从我之说即是我的学生,否则就不
是。将来我要带徒弟,也是如此。
因此,我提出第一条:“允许中国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
义,并不学习政治。”其义就是不要有桎梏,不要先有马列主
义的见解,再研究学术,也不要学习政治。不止我一人如此,
我要全部的人都如此。我从来不谈政治,与政治决无连涉,和
任何党派没有关系。真要调查,也只是这样。
因此我又提出第二条:“请毛公或刘公给一允许证书,以
作挡箭牌”。其意是毛公是政治上的最高当局,刘少奇是党的
政治上的最高负责人,我认为最高当局也应和我有同样的看法,
应从我之说,否则就谈不到学术研究。至如实际情形,则一动
不如一静。我提出的条件,科学院接受也不好,不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