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绝密★启用前
202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萍乡市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试卷
823150150
试卷共页,小题,满分分。考试用时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519)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英歌舞,又叫潮阳英歌舞,是潮汕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
产之一。这种传统舞蹈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潮汕人思想信仰、道德观念、风
俗习惯、社会生活以及审美情趣的集中体现。
潮阳英歌舞的起源背景主要有两种:一是梁山泊英雄好汉化装卖艺,攻打大名府,
营救卢俊义的故事;二是梁山泊英雄好汉化装劫法场放宋江的故事。潮阳英歌舞是汉
族民间广场舞蹈和傩文化形态的延续,在延续中有了一定变化,至明代吸收北方大鼓
子秧歌元素,逐渐演化为英歌舞,并成为潮阳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形式的民间舞蹈
艺术。表演者用舞棍随着鼓点节拍来律动,以此来展现梁山英雄的侠义风采,场面宏
大,气氛热烈。
潮阳英歌集戏剧、舞蹈、武术于一体,极具阳刚之气。它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同的
流派风格,按舞蹈节奏的板式划分,大致可分为慢板英歌、中板英歌和快板英歌三种。
慢板英歌节奏较慢,所用舞棒比其他流派长,其基本舞法是三下槌或四下槌构成
一组动作,慢中见势,势中显气,凝重古朴而又舒展优美。此外,还有“醉槌”英歌,
舞蹈时舞者形似醉汉,别具神韵。相较于慢板英歌,中板英歌的舞蹈节奏略快,且锣
鼓点节奏也不相同。前者是连续敲点,后者的锣鼓点中间有停顿和拉长。中板英歌的
基本舞法有打五棒、七棒构成一组动作的,也有打八棒、十棒、十一棒、十三棒构成
一组动作的,特点是于稳健中见潇洒,古朴中现圆活。快板英歌的节奏快、鼓点紧,
并随着队伍的阵势开合而多生变化,所用的英歌槌较短,运槌灵便。快板英歌一般分
为对打套式、南山文派和南山武派三类。
一个完整的英歌队表演分为前棚、中棚、后棚三个部分。前棚为英歌队的主体部
分,是整个表演的核心,表演人数为双数,最小规模为8人,最大规模可达108人。
他们全部扮演成梁山好汉的形象,手持布蛇挥舞的时迁是队伍的前导,宋江、李逵、
“”“
鲁智深、武松等梁山英雄则手持短棒,对敲而舞。中棚的主要人物是佛公佛
母”,他们头戴弥勒佛面具,手持荾扇,拉开了中棚表演的序幕。这一部分表演以地
方上一些具有较强戏剧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曲艺表演为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表现货郎
下乡的《双擂鼓》和表现男女爱情的《桃花过渡》等。后棚主要为武术表演,农民们
手握农具,将南拳的武术套路融入美歌舞表演之中,最后以徒步僧人与清朝官员的对
打来结束整个英歌队表演。
当代英歌舞无论是结构形式还是文化功能,虽然都发生了改变,但其传统的表演
形式依然保存完好。随着时代的发展,英歌舞中的某些表演套式必然会逐渐淡出人们
的视野,因此我们更应抓住时机,做好英歌舞的文化保护工作。
(摘编自李永杰《英歌舞———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材料二:
潮汕英歌舞近年来火爆出圈,引发终上线下的追捧。今年春节,英歌舞跃升视频
平台直播热度最高的表演类非遗节目。看过英歌舞的人,表达出的共同感受是“燃”。
这种“燃”,源于它英姿观爽、豪放阳刚的艺术魅力,但又远远不限于此,而是一种
由内到外、由传统到当下、由演员到观众的创造热情。①人们投射在英歌舞的目光里,
有发现的惊喜,有按捺不住要舞动起来的兴奋,有被唤醒被强化的文化认同,也有被
激发被注满的精神气泡。破译英歌舞背后的“燃”密码,也成为理解当下文化生活和
文艺创作的一个入口。
英歌舞“燃”出了中华民族在新时代刚健雄浑、奋发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