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8.4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8.4.1平面;新课程标准解读;教材梳理明要点;教材梳理明要点;问题
生活中的一些物体给我们以平面的感觉,如平静的湖面、整洁的教室桌面、美丽的大草原等,你能说出平面的一些几何特征吗?;知识点一平面的画法与表示
1.平面的画法;2.平面的表示方法
(1)用希腊字母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平面γ等;
(2)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平面ABCD;
(3)用代表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平面AC,平面BD.;[提醒]
(1)平面和点、直线一样,是只描述而不加定义的原始概念,不能进行度量;
(2)平面无厚薄、无大小,类似于直线向两端无限延伸,平面是向四周无限延展的,一个平面可以将空间分成两部分.;知识点二点、直线、平面之间的基本关系的符号表示;[知识点总结]
(1)直线可以看成无数个点组成的集合,故点与直线的关系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2)平面也可以看成点集,故点与平面的关系也是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
(3)直线和平面都是点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看成集合与集合的关系,故用“?”或“?”表示.;知识点三平面的基本事实及推论
1.与平面有关的三个基本事实;基本事实;2.基本事实1、2的三个推论;想一想
1.如何理解基本事实1中的“有且只有一个”?
提示:这里的“有”是说图形存在,“只有一个”是说图形唯一,基本事实1强调的是存在性和唯一性两个方面,因此“有且只有一个”,必须完整地使用,不能仅用“只有一个”来代替“有且只有一个”,否则就没有表达存在性.
2.两个不重合的平面可能存在有限个公共点吗?
提示:不可能.要么没有公共点,要么有无数个公共点.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无数个公共点,那么这些公共点有什么特点?
提示:这些公共点落在同一条直线上.;1.能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是()
A.三个点
B.任意不重合的两条直线
C.无数个点
D.两条相交直线
【答案】D;2.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MNPQ表示的平面不能记为()
A.平面MN
B.平面NQP
C.平面α
D.平面MNPQ
【答案】A
【解析】表示平面不能用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表示,但可以表示为平面MP.;3.若点Q在直线b上,b在平面α内,则Q,b,α之间的关系可记作_________.
【答案】Q∈b?α
【解析】因为点Q(元素)在直线b(集合)上,所以Q∈b.又因为直线b(集合)在平面α(集合)内,所以b?α.;题型探究提技能;1.用符号表示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平面α与β相交于直线l,直线a与α,β分别相交于点A,B;
(2)点A,B在平面α内,直线a与平面α交于点C,点C不在直线AB上.
【解析】(1)用符号表示:α∩β=l,a∩α=A,a∩β=B,如图1.
(2)用符号表示:A∈α,B∈α,a∩α=C,C?AB,如图2.;[方法总结1]
三种语言的转换方法
(1)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表示一个图形时,首先仔细观察图形有几个平面、几条直线且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试着用文字语言表示,再用符号语言表示;
(2)要注意符号语言的意义,如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只能用“∈”或“?”,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只能用“?”或“?”.
[提醒]
根据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画相应的图形时,要注意实线和虚线的区别.;1;2.如图,已知直线a∥b∥c,l∩a=A,l∩b=B,l∩c=C.求证:直线a,b,c和l共面.;因为C∈c,c?β,所以C∈β,即直线a与点C同在平面β内.
由推论1,可得平面α和平面β重合,则c?α.
所以a,b,c,l共面.
证法二(纳入平面法):因为a∥b,所以a,b确定一个平面α.
因为A∈a,B∈b,所以A∈α,B∈α.
又A∈l,B∈l,所以l?α.
则a,b,l都在平面α内,即b在a,l确定的平面内.
同理可证c在a,l确定的平面内.
因为过a与l只能确定一个平面,
所以a,b,c,l共面于a,l确定的平面.;[方法总结2]
证明点、线共面的方法
证明点、线共面的主要依据是基本事实1、基本事实2及其推论,常用的方法有:
(1)辅助平面法,先证明有关点、线确定平面α,再证明其余点、线确定平面β,最后证明平面α,β重合;
(2)纳入平面法,先由条件确定一个平面,再证明有关的点、线在此平面内.;2;3.如图,△ABC在平面α外,AB∩α=P,AC∩α=Q,BC∩α=R.求证:P,Q,R三点共线.;证法二:∵AP∩AQ=A,
∴直线AP与直线AQ确定平面APQ.
又AB∩α=P,AC∩α=Q,∴平面APQ∩α=PQ.
∵B∈平面APQ,C∈平面APQ,∴BC?平面APQ.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课件新人教版.pptx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上课课件新人教版.pptx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课件新人教版.pptx
-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x
-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提升三古代科技思想与文化的发展课件新人教版.pptx
- 七年级历史上册专题训练专题三民族交融__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习题课件新人教版.ppt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第6章 6-1.ppt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第6章 6-2 6-2-2.ppt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第6章 6-2 6-2-3.ppt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第6章 6-2 6-2-4 第1课时.ppt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第8章 8-4 8-4-2.ppt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第8章 8-5 8-5-1.ppt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第8章 8-5 8-5-2 第1课时.ppt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第8章 8-5 8-5-2 第2课时.ppt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第8章 8-5 8-5-3 第1课时.ppt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第8章 8-5 8-5-3 第2课时.ppt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第8章 8-6 8-6-1.ppt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第8章 8-6 8-6-2 第1课时.ppt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第8章 8-6 8-6-2 第2课时.pptx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第8章 8-6 8-6-3 第1课时.pptx
最近下载
- 装表接电实训 低压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配装 课件.pptx VIP
- 3L.01.01 ×× U9 ERP项目-系统上线切换方案.docx VIP
- 北京市工作居住证申请表(标准文档).doc VIP
- 无人机综合管控平台系统.docx VIP
- 2025秋人教版道法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勇担社会责任》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2课标].pdf
- 语文二年级上册电子课本.pdf VIP
- T_CCUA 048-2025 政务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用定额测算方法.pdf VIP
- 消防水池、人防有限空间专项施工方案全.docx VIP
- 农旅商业计划书1.docx VIP
- DNA03-数字水准仪说明书.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