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指向语文学习情境创设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情境教学”逐渐被广大师生所重视。有效的学习情境是打开阅读思维的密钥,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路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学习情境,开展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与审美能力。从文本特质、语言特质、认知冲突三个角度创设阅读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深度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学习情境”是指学习者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相关的学习任务、活动、问题场景。当然,“学习情境”不是简单的课堂导入,更不等于形式化的活动。情境任务的设置需要契合学习内容,尊重学习者的认知和文本特质,聚焦教学目标展开语言实践活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紧扣教学目标,设置“文本——认知——语言”三位一体的情境任务,让阅读教学落到实处。
一、紧扣文本特质,用情境统整学习内容
首先,关注单篇文本特质,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经典的文本往往在文脉结构、语言表达上有独特之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紧扣文本特质,整合多重学习资源,创设综合性学习情境,活化单篇学习内容。比如,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选取了蒲松龄的短篇小说《促织》,教师通常会借助“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引导学生探究主人公成名一家因促织而悲喜交加的缘由,进而把握小说的主旨。但是,细读文本,笔者发现文本有着“史传叙事”的特质。比如,文本结尾处的“异史氏曰”,与司马迁《史记》中的“太史公曰”相似。文本交代了人物生平、籍贯、姓名等内容又有着“纪传体”文本的特质。同时,《促织》一文全面地叙述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以全知视角客观地作出对事件的评价,沿袭了中国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基于上述文本特质,笔者避开了传统小说三要素的解读方式,以叙述视角为切入点,设置综合性学习情境。具体为:
喜马拉雅平台是在线的音频分享平台,最受大家欢迎的“有声书”栏目最近将以“用故事点亮成长的智慧”为主题,向广大听众讲述蒲松龄的《促织》一文。假如你是喜马拉雅的主播,请你以不同的视角叙说小说中成名一家的故事。
上述情境设置有效地将文体知识转化为叙述能力,激发了学生自觉进入文本主动表达、探究的能力。在真实的叙述过程中,学生不断地进行角色代入,置身于文本语言文字之中,身临其境地感知“志怪小说”的“文学性”与“荒诞性”。
其次,联系单元特质,整体建构“大情境”。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为主线,以单元学习任务为核心,创设“大单元”的学习情境,构成了有效学习、深度学习的场域。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大情境”为基础,融合多种学习元素,有效地将知识情境转化为语文实践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搭建情境支架,整合学习内容,设计驱动任务,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教学为例。第六单元选取了《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五篇小说,旨在提升学生鉴赏与创作小说的能力。学习时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写作任务等,多元整合学习内容,创设“大单元”学习情境。笔者以“小说是时代的隐喻”为学习主题,聚焦单元内五篇小说内容,创设以下情境:
上述情境借助“阅读指南”任务,引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鉴赏、创作,加深学生对作品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的感知,进而理解单元“观社会现实,品人间世相”的主题,落实“大单元”群文阅读教学目标。
二、紧扣认知冲突,用情境驱动深度学习
真实情境设置需要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目的。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学习活动任务的达成为主要目标,搭建有效的情境任务支架,帮助学生不断地靠近“最近发展区”。
首先,在认知疑惑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往往受阅读经验的限制,会有疑惑之处。教师可以巧抓学生学习的疑惑点,创设可探究的学习情境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学生往往对李白的“厌世隐逸”与“用世梦想”存在一定的困惑。对此,南京的董建老师巧妙引导学生运用简笔画的形式绘制李白梦游天姥山的“表情包”,进而真实再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具体为:
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学校举办了“朗读诗歌,品悟人生”活动。高一(1)班同学正在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请你通过朗读诗歌,依据李白的经历为其绘制表情包。
在此基础上,学生将诗歌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图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画出李白的表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找李白的生平资料和诗歌的创作背景,进一步阐述李白的“心理变化轨迹图”。
其次,在认知冲突处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获得真实体验。为了让学生准确解读出文本的主旨,教师需要挖掘文本语言的精深处,創设合适的情境。以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对诗歌的主旨产生不同的见解。比如,“游山玩水说”“梦中仙境说”“消极遁世说”“理想境界说”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进一步抓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汽修公司汽车修理汽车保养突发环境应急预案.docx VIP
- 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VIP
- 全国预防接种技能竞赛理论训练题库及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212题).docx VIP
- 2025年(完整)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3-6年级单词词汇表 .pdf VIP
- 天翼云认证解决方案架构师考试题及答案(新版).doc VIP
- 港迪HF659系列变频器使用说明书V100(G20200812).pdf VIP
-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20页.doc VIP
- 《农业政策热点培训》课件.ppt VIP
- 申凌门机NSFC01-01A控制器操作手册.pdf
- 从大食物观角度出发的中国饲料粮供给安全问题探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