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十四年抗战班会课件
汇报人:XX
目录
壹
抗战背景介绍
贰
抗战重要战役
叁
抗战中的英雄人物
肆
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
伍
抗战胜利的意义
陆
抗战精神的传承
抗战背景介绍
第一章
抗战爆发原因
日本为寻求资源和市场,推行军国主义政策,导致其对中国的侵略行为逐步升级。
01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标志着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
02
1935年,日本在华北制造一系列事变,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了中日矛盾。
03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正式开始,导致了十四年抗战的全面爆发。
04
日本军国主义扩张
九一八事变
华北事变
卢沟桥事变
抗战前的国际形势
轴心国与同盟国的形成
美国的孤立主义
苏联的中立政策
慕尼黑协定的影响
二战前夕,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结成轴心国,而英、法、美等国逐渐形成同盟国阵营。
1938年慕尼黑协定的签订,英法对德国的绥靖政策,间接助长了轴心国的侵略野心。
苏联在二战初期采取中立政策,直到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后才正式加入反法西斯同盟。
美国在战前实行孤立主义政策,直到珍珠港事件后才全面参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抗战初期的局势
国共合作
全面抗战爆发
01
03
面对共同的敌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达成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对抗日本侵略者。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正式进入全面抗战阶段,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抵抗外侵。
02
1937年12月,日军攻占南京,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导致大量平民和士兵死亡。
南京大屠杀
抗战重要战役
第二章
淞沪会战
01
1937年8月,为阻止日军侵略,中国军队在上海发起淞沪会战,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
02
中国军队在宝山、罗店等地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虽伤亡惨重,但重创日军。
03
淞沪会战持续三个月,虽最终撤退,但极大提升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展示了中国抗战的决心。
战役背景与起因
主要战斗与转折点
战役影响与意义
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是中国抗战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虽最终失守,但极大消耗了日军力量,振奋了民族精神。
战役影响与意义
03
武汉会战历时四个月,中日双方在长江沿岸及武汉周边地区展开多次大规模战斗。
主要战役与过程
02
1938年,日军企图攻占武汉,切断中国抗战的补给线,中国军队展开激烈抵抗。
战役背景与起因
01
长沙会战
1939年9月,中国军队在薛岳将军指挥下,成功击退日军,保卫了长沙,是抗战首次大捷。
第一次长沙会战
长沙会战不仅保卫了战略要地,还提升了中国军队的士气,对整个抗战局势产生了积极影响。
长沙会战的战略意义
1941年12月至1942年1月,中国军队再次成功抵御日军进攻,展现了中国军民的坚强意志和抗战决心。
第三次长沙会战
抗战中的英雄人物
第三章
民族英雄事迹
赵一曼,东北抗日联军女英雄,被捕后坚贞不屈,英勇就义,成为抗战精神的象征。
赵一曼的英勇牺牲
01
杨靖宇将军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多次重创日军,展现了中国军人的不屈意志和英勇精神。
杨靖宇的孤胆英雄
02
张自忠将军在枣宜会战中身先士卒,最终壮烈殉国,他的事迹激励了无数抗日将士。
张自忠的壮烈殉国
03
英雄人物精神
杨靖宇将军在东北抗日联军中坚持斗争,展现了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八路军在抗战中发挥集体主义精神,通过密切协作,多次取得对敌作战的胜利。
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
赵一曼在被捕后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体现了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
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
英雄人物影响
抗战英雄的事迹如杨靖宇将军的英勇斗争,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激发民族精神
英雄人物如赵一曼的牺牲精神,促进了社会对女性角色和地位的重新认识与尊重。
推动社会进步
英雄故事如张自忠将军的英勇事迹,成为教育后代的生动教材,传承抗战精神。
教育后代
抗战时期的社会生活
第四章
民众生活状况
战时教育受到冲击,许多学校停办,但同时激发了民众对知识的渴望,文化活动在艰难中继续。
教育与文化的变迁
战争导致大量民众流离失所,形成庞大的难民潮,许多人被迫迁往后方或敌后根据地。
流离失所与难民潮
抗战时期,民众面临严重物资短缺,政府实施配给制度,如米、布等生活必需品按人头分配。
物资短缺与配给制度
抗战宣传与教育
抗日救亡歌曲的传唱
抗战时期,如《义勇军进行曲》等歌曲激发民众爱国情感,成为抗战宣传的重要工具。
01
02
抗战戏剧与电影的创作
《放下你的鞭子》等戏剧和《八百壮士》等电影作品,通过艺术形式宣传抗战,鼓舞士气。
03
抗战教育的普及
学校和民间组织开办夜校、识字班,普及抗战知识,提高民众对抗战的认识和支持。
04
抗战漫画与海报的制作
漫画家如丰子恺创作大量抗战漫画,海报则广泛张贴于街头巷尾,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