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思维发展的科普文教学.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足思维发展的科普文教学

摘要:高中科普文教学一方面要凸显这一篇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也要能依托该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为了更好地阐述这一观点,以《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为例进行分析探讨。

科普文以介绍事物的结构、成因、性质、特点、功用等为主要内容,按事物构成的客观顺序构思文章,采用平直为特点的说明方法,语言具有解说性。针对这些特征,科普文教学应坚持抓准特征、理清条理、点面结合、注重实用的教学原则,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科普文的文体知识,加强针对科普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南州六月荔枝丹》作为典范的科普文,在各个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之中均有收录。该文准确详尽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实形状、贮存、运输,介绍了荔枝的产地、习性、栽培历史,并传达出对我国荔枝生产的信心。这是一篇充满中国文化韵味的科普文,文中大量的古诗文引用让读者难以忘怀。教学此文,一方面要凸显这篇文章的独特价值,另一方面也要能依托该文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特别是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一、逻辑思维

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是如何介绍荔枝的呢?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提到:“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科普文信息繁杂,更需要我们在阅读时通过信息筛选,理清文章结构,进而知晓作者的行文逻辑。这里,可以参照美国学者L·Q特洛伊卡和J·努德尔曼的观点:主题句,说明并限定中心思想,在文章中属于引入段;通过细节、实例比较展开,以具体内容展开中心思想,在文章中属于主体段;在某些情况下有结尾句,对内容加以总结,照应中心思想,在文章中属于结尾段。《南州六月荔枝丹》全文15段,根据各段的叙说要点,可依次概括为引出说明对象:壳状、颜色、形态、大小、壳膜、果肉、贮运、种子、花、荔枝蜜、产地栽培史、荔枝谱、生长习性、发展前景。通过揭示句与句、段与段的内在联系,分析篇章结构,有助于理清作者思路。文章思路是作者的逻辑思维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文章逻辑的核心。作者就荔枝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两方面呈现了其生态特征,并介绍了荔枝的生产情况。说明荔枝的生态特征,按照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顺序;介绍荔枝的生产,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从全文看,两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引导学生理解一篇文章的结构、层次以及叙述事物的步骤,说明某些事理,实质上是在进行有关推理论证以至逻辑思维各种基本规律的教学和训练。但这种训练是否有意识地进行,其效果是大不相同的。

科普文的另一逻辑思维训练点是语言。科普文注重科学性,语言尤其要精准,绝不能过多地夸大、美化或模糊说明主体。《南州六月荔枝丹》这篇文章就很好地体现了该特点。如“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该句限制了数量,荔枝不全是深红色或紫色。“记述荔枝的古籍包括蔡襄这一本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该句限制了时间,将来也许有新的发现。“使荔枝北移,将来也许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该句推测将来可能发生,但能不能发生还不一定。

二、批判性思维

对于既定的成说,敢于大胆质疑,经由分析、分类、比较、形成假设、进行证明,据此得出结论,这样的思维是极为可贵的,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彰显作者的批判性思维,想必对高中生批判性思维也是一种极好地引领。

三、创造性思维

科普文章重在以知教人,《南州六月荔枝丹》与秒懂百科《荔枝》在知识性介绍上各有千秋。二者最大的差异在于《南州六月荔枝丹》一文中大量引述古代关于荔枝的诗文,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就语出明代陈辉《荔枝》诗。此种写法,是否合适,会不会喧宾夺主?学生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值得肯定的是,贾祖璋的文章能够在众多介绍荔枝的文字中脱颖而出,确有其创造性思维的融入。

创造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把有关信息进行联结、组合的过程。国外的创造思维训练中有一种“结构型创造思维”,即给学生若干实物材料或信息资料,要求组合成一个整体,不同的组合便显示出不同的创造性。受此启发,教师也可以在设计学习任务时让学生尝试技法迁移运用。如借鉴《南州六月荔枝丹》引用诗词典故说明事物的写法,完成农产品展销会荔枝摊位展版的设计,或帮助售卖荔枝的商販设计精炼的广告语,或为偏远地区的果农推销优质荔枝等。

相较可见的听说读写能力,思维属于内蕴能力,通过语言对观察认识、记忆思索、分析综合、想象创造等起着主控作用。文章读写的过程,就是整理思维的过程。文章的准确性体现出思维的明晰性,文章的层次性体现出思维的条理性,文章的周密性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文章的生动性体现出思维的形象性。倘若能有意识立足于思维发展,高中科普文教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处境会得到明显改善。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