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6课《景阳冈》分层作业基础练
基础练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王熙凤是《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B.武松打虎、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都是《西游记》中的故事。
C.“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词出自《红楼梦》,比喻没见过世面的人来到陌生新奇的花花世界。
D.“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出自《水浒传》中的故事。
2.“(武松)就石头边寻了毡笠儿,转过乱树林边,一步步挨下冈子来”中的“挨”字好在什么地方?()
A.“挨”字准确地写出了武松在同猛虎搏斗后,精疲力尽的状态。
B.“挨”字很好地写出了武松喝醉之后走路蹒跚的姿态。
C.“挨”字表明武松被刚才那只老虎吓破了胆,连路都走不稳了。
3.下列故事中,不是与《景阳冈》出自同一古典名著的是()
A.《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B.《林冲雪夜上梁山》
C.《刘姥姥进大观园》
二、填空题
1.给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语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
(2)你如何不肯卖酒与我吃?
(3)但凡客人来我店中吃了三碗的,便醉了。
2.品读句子,体会人物特点。
①(武松)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②(武松)寻思道:“天色看看黑了,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且挣扎下冈子去,明早却来理会。”
(1)这两处动作、心理描写表现出武松、的一面。
(2)有人说,这样写显得武松太不英雄了,我(赞同不赞同)这种看法,因为:
3.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酒家道:“俺家的酒,()是村酒,()比老酒的滋味。”
(2)()酒家怎样劝武松不要上冈,武松()不听,执意上冈。
(3)()武松不把老虎打死,()会被老虎吃掉。
三、课内阅读
景阳冈(节选)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内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着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几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玩。武松把那太虫嘴直接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片段主要描写的场面,老虎的绝招有三:。
2.画横线句子中的“闪”和“躲”这两个动词的运用好在哪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神地写出武松的速度非常快,反应敏捷。
B.武松是主动躲开的,体现武艺高强。
C.说明老虎速度太快,武松无奈只能躲闪。
D.说明武松有意地在消耗老虎的体力。
3.武松“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的原因是,结果他只能赤手空拳与老虎进行搏斗。这一内容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凸显了。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松已经发了狠,爆发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课 《古诗三首 村晚》(分层作业)-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 .docx
- 第1课 《古诗三首 稚子弄冰》(分层作业)-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 .docx
- 第2课 《少年闰土》第一课时(分层作业)-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docx
- 第3课 《祖父的园子》第一课时(分层作业)-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 .docx
- 第4课 《月是故乡明》(分层作业)-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 .docx
- 第6课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docx
- 第9课 《古诗三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分层作业)-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 .docx
- 第9课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分层作业)-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 .docx
- 第9课 《古诗三首 从军行》(分层作业)-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 .docx
- 第10课 《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分层作业)-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课堂系列(统编版·五四制) .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