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Ⅰ卷02)(参考答案).docxVIP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新高考Ⅰ卷02)(参考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02

语文·参考答案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

2.(3分)A

3.(3分)D

4.(4分)示例一:论证合理。①画波浪线部分的观点是数字技术替代了繁复的物理布景后有利于表演空间的拓展和演员的表演。②作者用(梅兰霓裳)以全屏LED屏幕为全剧背景的优势以及观众的反应论证了戏剧表演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有力地证明了观点。(每点2分)

示例二:论证不合理。①画波浪线部分的观点是数字技术替代了繁复的物理布景后有利于表演空间的拓展和演员的表演。②但《梅兰霓裳》以全屏LED屏幕为全剧背景的例子只是阐述了在拓展表演空间方面的作用,并未提及演员行动自由的问题。(每点2分)

5.(6分)①首先,要给演员留下充足的表演空间,充分展现传统话剧的优势,如剧中窦娥的勤劳、善良和反抗精神等性格特点及内心的怨恨等,都要靠唱词和演员的表演来呈现。②舞台布景宜精不宜多,场景转换不要太频繁,如只设置“去法场的路上”和“法场”两个场景。③适当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增强氛围感,如窦娥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运用高科技手段呈现,会带给观众强烈的震撼感,带来新的观剧体验。(每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B

7.(3分)C

8.(4分)①叙述形式朴素。作者用讲故事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叙述平易自然,娓娓道来,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合情合理。②叙述内容朴素。小说通过叙述三个年轻人把一位老年人(所谓的“贼”)捆绑、审判并“处决”,最后又与他觥筹交错、依依惜别的荒唐而滑稽可笑的举动,揭示人的善良本性的主题。(每点2分)

9.(6分)观点一:以“一个幸运的贼”为题更为妥帖。

①“贼”是全文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从被发现、审判,到释放、招待,故事情节都围绕“贼”展开,“贼”起到了串连和推动情节的作用;

②做“贼”却是幸运的,能激发读者好奇心;

③以“一个幸运的贼”为题,预示情节必然曲折,这就为主要人物的个性展示提供了平台,从而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

④“幸运”二字意蕴丰富,点明了“贼”的命运,幸运缘于人性的善良,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每点2分)

观点二:以“三个醉汉的故事”为题更为妥帖。

①“三个醉汉”是小说中的主要活动者,是小说的主人公,以此为题,便于读者把握作品主旨;

②醉汉必有荒唐之处,也必有可爱之处,以此为题,富于喜剧色彩,更加吸引读者;

③由酒醉胡闹到酒醒招待,表现人性的复苏,更能突出作者寄寓的社会理想。(每点2分)

古代诗文阅读(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10.(3分)CFH

11.(3分)B

12.(3分)C

13.(8分)(1)我把自身奉献给国家,遵循正道去行事,一定不敢有任何欺骗、辜负(国家或君主)的行为。

(“许”,给予,奉献;“直道”,名词作动词,遵循正道;“欺负”,欺骗、辜负。每点1分,大意1分。)

(2)因此他比那些人更善于运用此道,所以才能够成就他的功业罢了。

(“是以”,因此;“彼”,那些人;“成”,成就,动词。每点1分,大意1分。)

14.(5分)①曾巩赞扬唐太宗为贤主,肯定他屈己从谏,认为这是唐朝兴盛的重要原因,朱熹对太宗持批判态度,认为唐太宗不过是凭借仁义之名行私欲之事;

②评价历史人物不能仅凭单一事件或单一观点,要综合多方面的史实资料;从人物的行为、决策、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避免以今人的观念过度苛求或美化古人;不能盲目的认同作者的观点,而要有自己的判断。(每点2分,答对2点满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贞观六年,有人告发尚书右丞魏征,说他袒护亲戚。唐太宗便派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办这件事,结果是告发的人歪曲事实。温彦博上奏说:“魏征既然被人讲了坏话,虽然并无偏袒徇私,但也还是有可以责备的地方。”太宗就叫温彦博对魏征传话说:“你直言谏诤了我几百件事,我怎会因这点小事,就否定你那么多的好处。但是从今以后,你也不能不检点一下自己的举止言行了。”过了几天,太宗问魏征说:“这两天你在外边,有没有听到什么不对的事情?”魏征说:“前天陛下叫温彦博向我传达圣意,说:‘为什么不检点自己的举止言行?’这话说得太不对。我听说君臣之间意气相投,从道理上讲等于是一个整体。没有听说过不心存公道,只去检点举止言行。如果君臣上下,都去走后一条路,小心翼翼,那国家的兴亡,就很难说了!”太宗这才醒悟,脸色一变说道:“前次说了这话,不久已觉后悔,实在讲得很不对。你也不要因此就存退避之心。”魏征于是下拜说:“我把身子交给国家,沿正道办事,一定不敢有任何欺骗、辜负(国家或君主)的行为。但愿陛下让我做一个良臣,不要让我去做忠臣。”太宗问道:“忠臣、良臣有哪里不一

文档评论(0)

新高考中考题源中心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