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4034.1-2025FDIS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蓟马.docx

DB15T+4034.1-2025FDIS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蓟马.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01CCSB16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

DB15/T4034.1—2025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蓟马

Codeofpracticeformonitoringandcontrolofpotatopests

——Part1:Thrips

2025-05-16发布2025-06-16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5/T4034.1—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是DB15/T4034《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的第1部分。DB15/T4034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蓟马;

——第2部分:叶蝉;

——第3部分:蚜虫;

——第4部分:二十八星瓢虫。

本文件由内蒙古自治区果蔬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2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准格尔旗农牧局、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鄂尔多斯市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斌、李正男、吕秀华、孙平平、张磊、张小霞、马丽杰、武占敏、陈齐云龙、张志弘。

DB15/T4034.1—2025

II

引言

标准化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能够有效统一技术操作要求,提升马铃薯害虫防控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为内蒙古自治区及相似生态区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马铃薯害虫的监测与防治是保障马铃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对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经济损失、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B15/T4034《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旨在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控技术体系,针对不同害虫类群制定差异化的技术标准,提升内蒙古自治区及相似生态区马铃薯害虫综合防控能力。本文件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第1部分:蓟马。目的在于规定蓟马的监测方法、防治阈值及综合防治措施等技术要求。

——第2部分:叶蝉。目的在于明确叶蝉的种群动态监测、预警指标及环境友好型防治策略。

——第3部分:蚜虫。目的在于规范蚜虫的田间监测技术、病毒传播风险评估及化学与生物协同防治方案。

——第4部分:二十八星瓢虫。目的在于制定二十八星瓢虫的生态防控技术、施药阈值及抗性管理措施。

DB15/T4034.1—2025

1

马铃薯害虫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第1部分:蓟马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上蓟马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的虫情监测、发生规律、防治原则与防治对象,以及防治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田中蓟马类害虫的监测与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虫情监测

4,1主要蓟马种类

在马铃薯田中常见的蓟马类害虫包括花蓟马Frankliniellaintonsa(Trybom)、烟蓟马ThripstabaciLindeman、大蓟马ThripsmajorUzel等。其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详见附录A中的表A.1。

4.2调查时间

调查从马铃薯出苗开始,持续至马铃薯进入成熟期结束,每5d进行一次调查,虫害发生高峰期每天调查一次。

4.3调查田块

针对不同区域的马铃薯种植区,选择未施加农药且生长期一致的三块马铃薯田作为系统观测与调查样地。且调查田块在调查期间未施药。

4,4调查方法

在选定的调查地块,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个点悬挂5块蓝板,点内的蓝板之间相隔10m,蓝板悬挂于马铃薯植株上方10cm处。自马铃薯出苗开始,调查诱集的蓟马数量,初期5d调查一次,发生高峰期每天更换蓝板,统计蓟马数量,调查结果应记录在《蓟马发生情况调查记载表》(参见附录A中表A.2),并编写调查报告。采集带有蓟马的马铃薯植株带回实验室进行蓟马种类鉴定。

DB15/T4034.1—2025

2

5种类鉴定

蓟马的分类主要依赖于外部形态鉴定。具体分类特征见附录A中表A.1。

6防治技术

6.1农业防治

6.1.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使者使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