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梅岭三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VIP

第2课《梅岭三章》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岭三章

——陈毅

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包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品析诗的凝练、含蓄的词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梅岭就是大庾岭,位于江西、广东两省交界处是秦岭余脉。

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一九三六年四月,他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十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

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

这三首带有绝笔性质的诗就是在“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得诗”,说明陈毅同志当时从容、镇定;诗“留衣底”,又说明陈毅同志当时是准备把它作为遗言留给党和人民的。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诗前小序交代了哪些内容?

小序交待了写作时间、地点、写作背景及缘由。“旋围解”说明是补写的。

小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和精神?

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想象

现实

实写

虚写

回首征程

至死不渝

战斗到底

1.首句设问,总领全篇。

2.“断头今日”倒装,前置强调“断头”写出身处必死的险恶处境.

4.“招”表现出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的英魂召集起来。有声势,有号召力。“斩”写出了广大士兵和作者一样,与反对派斗争到底。有力量,有气势,沉着痛快。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勉励战友

想象

现实

实写

虚写

视死如归

关心革命

激励战斗

期盼胜利

“烽烟”原指古代边境用来报警的烟火。这里是借代的修辞方法,指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革命征程的艰辛。

“此头须向国门悬”,使用典故,抒写了诗人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须”表达诗人视死如归的精神。

“多”,表达对同志、对战友的无限期望,表达了诗人激励同志们英勇战斗取得胜利和期盼得到胜利消息的强烈感情。

“飞来”一词含有轻快、欢欣的意思,诗人盼望捷报当纸钱,表现诗人豪爽的性格和乐观的革命主义情怀.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展望未来

想象

现实

实写

虚写

必胜信念

献身精神

必胜信念

①构思新颖,结构严谨。

这三首诗,首章首句设问,总领全篇。然后依时间顺序,从“追忆往昔”“面对当日”“展望未来”三个角度回答首句问题,从眼前回顾过去,从现实写到理想,构成了递进的关系,酣畅淋漓尽致地抒写出了作者的壮烈情怀。

②想象、理想相结合充分表达了诗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气魄。

如第一首中一、二句写了创业艰难的现实。三、四句便借助想象,用“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抒发豪迈的革命胸襟。第二首、第三首想象“捷报飞来当纸钱”“人间遍种自由花”,都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的浪漫主义的写法,表达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了诗的艺术感染力。

③引经据典,创造性转化。

诗中提到的泉台、阎罗、烧纸钱等,本都是封建迷信中的传说和行为。而诗人将阎罗和阴间地府比作祸国殃民的蒋介石和蒋介石反动政府统治下的人间地狱,用纸钱来代替革命军队的胜利捷报,赋予它一种全新的含义。

这三首绝笔是一曲赞歌,表达了诗人与反动派殊死斗争、死而不已的坚定信念,表达了诗人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赞美了诗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

你知道新中国十大元帅吗?

就义诗吉鸿昌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典故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他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就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