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艾山高级中学
爱心课堂6+1
语文组;一诗一文一烟斗,
一个脊梁一声吼,
一画一印一全集,
一代英豪一红烛。;;“爱心课堂6+1”之一:导
明确目标、任务、方法;核心素养目标:;知人论世——走近作者:;创作背景;知识卡片;知识卡片;“新月派”和“三美论”
;“爱心课堂6+1”之二:思
自主先学,尝试完成导学案
;
;
;《红烛》;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区分词语;
;
;“爱心课堂6+1”之三:议
小组讨论,初步完成导学案;1:诗人为什么要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引子?
2:诗歌每一节均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有何作用?
3:诗人的情绪波澜起伏,感染力极强。归纳起来,重要的抑扬顿挫大体上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体会这些变化,将下图中的①——③处补写出来。
4:简析“红烛”这一意象的内涵。
5:结合诗歌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试分析诗人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讴歌红烛的自我牺牲精神。
;“爱心课堂6+1”之四:展
全班交流,研究完成导学案;探究1:诗人为什么要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引子?;探究2:诗歌每一节均以“红烛啊”的呼唤开头,有何作用?;探究3:诗人的情绪波澜起伏,感染力极强。大体上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补写下图中的①——③处。;探究4:简析“红烛”这一意象的内涵。;探究5:结合诗歌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内容,试分析诗人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来讴歌红烛的自我牺牲精神。;“爱心课堂6+1”之五:评
精评精讲,拓展延伸;文本研读;知表现手法,赏特色;深入探究;托物言志
闻一多在《红烛》中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红烛精神,表达了自己献身祖国、勇于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情怀。;从全诗看,诗人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来表现“红烛”的品质?;除了“呼告”,诗人在诗中还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写“红烛”?;???整体上讲,《红烛》充满了流动感极强的动态美、变化美,这与中国传统诗歌追求意境理想而构成的静态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美学上讲,《红烛》在中国新诗史上也具有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并成为闻一多全部诗歌美学追求的缩影。;主题归纳;【结束语】:
闻一多先生写下《红烛》,也给世人留下了“红烛”精神。他用“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来诠释了生命的庄严。他的“红烛”光影永远闪耀着,而且将一代又一代后人前行的路,照亮……;“爱心课堂6+1”之六:测
检测反馈,限时训练;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湖北浠水人,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创作的爱国诗篇《七子之歌》,在20世纪末澳门回归祖国时唱响中华大地。
B.《红烛》写于1923年,是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死水》是诗人的第一部诗集。
C.臧克家,诗人,以一篇《老马》成名,被誉为“农民诗人”“泥土诗人”,曾受教于闻一多。
D.闻一多热心于新诗的创新与理论研究,积极倡导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对徐志摩的诗歌创作都产生深远影响。;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等,形成于隋唐,盛行于宋。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是一首中调,因为沿用了古体诗词的形式,所以属于古诗词。
B.新月诗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闻一多、徐志摩、郭沫若等都是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
C.新月派代表闻一多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三美原则”,即“音乐美”“意象美”“建筑美”。《死水》是体现并发展了“三美”格律诗论特点的代表诗作。
D.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死水》属于新诗中的格律诗。;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B.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C.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D.莫/问/收获,但/问/耕耘;4.下列对《红烛》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烛》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体现了诗人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
B.红烛要用微弱的光和热照亮险恶的前途,烧破世人的迷梦。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献身精神。
C.《红烛》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陈情表》第二课时 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春江花月夜》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 《登高》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 《登岳阳楼》《念奴娇 过洞庭》诗歌联读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登岳阳楼》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桂枝香·金陵怀古》课件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欣赏草蛇灰线的艺术手法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x
- 《静女》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