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水龙吟》的原文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为什么不用”把吴钩看了“为题呢?1“把吴钩看了”突出其勇武和复国之志,突出他是一位英雄,但是从文中看辛弃疾不是这么简单的,他更是一位没有用武之地而情感非常复杂的英雄。2“把栏杆拍遍”又有怎样的内涵?3这个“遍”字,可以表现辛弃疾边拍栏杆边徘徊的动作,报国无门的诗人,就如一只笼中猛虎,渴望纵横驰骋,却只能徘徊于牢笼,拍打栏杆。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缠绵,一切复杂情感尽在这一无言的动作之中,这里有壮志难酬的悲愤,又历经磨难的感叹,所以作者说是要万恶诶辛弃疾选像,所以,最贴切的的题目是“把栏杆拍遍”。4
2025/5/27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友情提供把栏杆拍遍
梁衡
作者介绍梁衡(1946——)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现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辛弃疾(-)2025/5/27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友情提供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导入01像屈原那样仰望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有多少帝王的玉砌雕栏都在历史的风雨中灰飞烟灭,而他,血和泪抹成的剑仍铿锵作响,走近他的词,每每会让人感到剑气逼人,未曾开剑匣便隐隐听到龙吟般的铮铮剑鸣。不敢再轻易登上那落日楼头,栏杆拍便亦枉然。02
预习检查2025/5/27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友情提供1.第一小节用两个词语概括了辛弃疾和他的词的特性,你能找出来吗?唯一独特2.浏览全文,找出表明辛弃疾的词与其他文人的词有什么不同的句子。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3.“我们今天读其词,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辛弃疾在“哭诉”和“表白”什么?忧民情,复国志,心不安,壮志难酬,“艰辛”、“酸辛”、“悲辛”、“辛辣”,忠心,痴情,寂寞。
结构划分:2025/5/27该课件由【语文公社】http://www.友情提供2—16节: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的,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17节:多种因素成就一个爱国词人辛弃疾。1节: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独特地位。
解读文本作者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一文中为我们塑造了爱国词人辛弃疾的形象,他以宏大的历史视野,选取八首辛词,勾勒出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他凭借独特的视角指出“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辛弃疾一人”(第1段),“辛弃疾的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人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第15段)
文章的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它告诉读者,全文要探索的是辛弃疾怎么从一个爱国志士成为爱国词人的,以及这个过程是如何决定了他的词、他本人在文学史上的惟一性和独特地位的,这是文章要告诉读者的主要问题。抓住这个问题,就抓住了理解文章的关键。
为什么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我们今天读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