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考古 辽代汉人墓葬辽代手工业遗存课件.pptVIP

宋元考古 辽代汉人墓葬辽代手工业遗存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缸瓦窑的装烧工具有匣钵:桶形、钵形和漏斗形。支烧工具有圆柱形支柱,间隔具常用耐火瓷土制成的垫珠、三叉形支钉、垫圈等。缸瓦窑烧造粗白瓷产品为主,另有黄釉、绿釉等单色釉陶,以及茶叶末釉器物和三彩器。粗白瓷的装烧方法是以垫珠间隔叠烧,器底常见3到4枚支垫痕迹。缸瓦窑遗址出土“官”字款匣钵2、北京龙泉务窑龙泉务窑遗址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务村,1958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1990年至1995年,共发掘1270平方米,它是辽代瓷窑中第一个经过科学手段进行考古发掘的窑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龙泉务窑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2年。龙泉务村三面环山,东临永定河,周围富含煤矿和坩子土资源。龙泉务窑是一处以烧制中原风格瓷器为主的窑口,窑炉、产品的造型具有典型的中原汉文化特征,契丹民族所特有的鸡冠壶、长颈瓶、海棠式长盘等器物一件未见。龙泉务窑Y13—辽代中期出土粘有三彩釉的支具,应为烧制三彩的窑炉。(1)出土遗物以碗、盘、瓶、罐、碟为主,钵、枕、炉、盒、执壶等占有相当比重,围棋子、象棋子、砚、玩具、埙、铃等也较为常见。碗的的口部有直口、撇口、唇口、葵口(五曲、六曲、多曲不等)。花口器物多仿制金银器造型,花口的下凹处作出仿锤揲的凸棱效果。罐直口、圆肩、球腹、圈足折肩、斜直腹部、圈足执壶——折肩、直流、曲柄净瓶:窑址出土数量较多的一个品种,作为佛教用品和明器使用。鸡腿瓶:出土数量较多,胎体粗厚,多见茶叶末釉。玩具:以各种动物居多,个体小,形式多样,造型生动。除此之外,龙泉务窑的发掘还出土有乐器(以瓷埙为主)、娱乐用瓷(黑白两种釉色的围棋子、象棋子)、茶叶末釉杯、砚、模具等遗物。(2)品种白釉,龙泉务窑主要的生产品种,烧造时间长、产品数量大、造型丰富多样,黑釉、酱釉较少。白釉器——粗胎胎体厚重,釉色白度差,外部施釉不到底,底心支钉痕迹明显,没有花纹装饰,以光素为主。碗盘瓷器内底有3、4枚细长的垫烧痕白釉器——细胎胎轻体薄,釉面白润光洁,胎体细腻洁白,器外满釉,造型丰富,多数器物上刻有精美的花纹,代表了辽代白瓷制作的时代水平。白釉点黑彩、褐彩,多出土于辽代中晚期地层之中。酱釉黑釉茶叶末釉:有一定数量,但质地粗糙,鸡腿瓶是最常见的器物,除此之外也有碗、杯、砚、罐等,为数不多。三彩釉陶——中晚期出现的新品种,当时曾经大量烧造绿、黄两色为主,以佛像及莲花座为主。M6前室东壁M7备茶图(5)备经图M4备经图瑞安北宋慧光塔出土经函M2东南壁备经图:侍者手捧唾盂、手巾站立,后面还有为主人送茶,暗示主人颂经的苦。(6)挑灯图M6西南壁女子全神贯注地给灯加油,挑拨灯芯,这是女侍在夜晚一次次地给诵经主人加灯油的写照,从另一个侧面表现墓主人对对佛祖的虔诚。这些汉文化浓厚的壁画,与当时契丹贵族墓的壁画有很大差异,在生活上表现的完全是两种情趣。备茶图和备经图在宣化墓中是最常见的壁画之一,碾茶、候汤、送茶等情节都有细致表现。这些备茶图所表现的意境既不是主人品茶之好,也不是风靡北宋朝野的点茶时尚,而是主人佛事诵经生活的一部分。(7)出行图M5前室西壁宣化M2出行图——Go,let’s打马球去!M4前室西壁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