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宋宁宗
嘉定年间铸造
(1208~1224)毛笔彩绘上釉
描花4、入窑炉烧成柴垛窑炉类型:炮弹窑馒头窑葫芦窑龙窑烧制成形二、宋代制瓷业的特点第一,瓷窑广布,竞争激烈,形成很多窑系。北方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南方集中于浙江、福建、江西、四川、广东、广西。瓷窑多,产品多,瓷器销售形成激烈竞争局面。一种瓷器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瓷窑主就会扩大窑场,增加该品种瓷器的产量,同时其它窑也会纷纷仿制走俏的产品,从而形成一系列以生产某一瓷器品种为主的瓷窑体系,即窑系。宋代五大窑系: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明代《宣德鼎彝谱》中称,宋代有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是不对的。传世哥窑相传宋代龙泉章氏兄弟各主窑事,哥者称哥窑,为宋代名窑之一。窑名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稿》称“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今少见焉,惟土脉细,釉色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多断纹,号曰百极碎”;《处州府志》又载:“从其兄其生一,所主之窑,皆浇白断纹,号百极碎,亦冠绝当世”,曹昭《格古要论》,“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其二、“金丝铁线”的纹样,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其三、“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其四、“紫口铁足”的风致,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第二,烧瓷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在产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1、宋代定窑、景德镇窑等在装烧方法上使用了覆烧法,提高了装烧量,降低了成本。2、各地瓷窑普遍应用“火照”,检查烧制过程中窑炉的温度与气氛,以保证尽可能高的成品率。3、在胎和釉的配方、烧制技术上都有很大提高,在发挥釉的美学特征方面达到历史的高峰。唐代诗人理想中的瓷器在宋代已经变成现实。第三,民窑为主,出现了官窑。宋代官窑是官府垄断的窑场,专门烧制宫庭用瓷,产品不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民窑是商品性生产,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登村曲河窑的清代碑上就有“宋时窑场环设,商贾云集”。有些质量好的民窑,接受朝廷官府预定瓷器的任务,官府预定的瓷器是不能出卖的,所以有些窑中发现了“官”字刻款,意为官府定作器。所以,产品中有“官”字款的瓷窑,并不是官窑。宋皇宫朝廷用瓷来源:官窑、定做、土贡宋皇宫朝廷用瓷来源:1、官窑,分单独官窑、民窑中控制一部分窑场。2、定做,官府监烧,官府监督民窑依据朝廷下发的图样要求制作。3、土贡,地方官把民窑上等品进贡给朝廷。三、铜钱宋代每逢改元多铸造年号宝文钱或新的宝文钱,如“××通宝”、“××重宝”、“××元宝”。各类遗迹中多有发现,而且宋代铜钱也大量流入辽金统治地区,也延续到元代,是宋辽金元时期的常见遗物,也是宋辽金遗存断代的重要参考依据。国朝宝文钱非年号宝文钱年号宝文钱(一)国朝宝文钱宋元通宝——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铸造的开国钱直径2.6cm,重3.6g大宋元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1225—1227)铸造小平钱,折二钱,背文“元”表示元年铸造大宋通宝——南宋理宗宝庆年间(1225—1227)铸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