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防制措施一、传染源管理:(一)家畜检疫疫区检疫运输检疫市场检疫港口检疫第30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防制措施(二)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只要有布病畜存在,人、畜遭受布病的威胁就不能解除。并时刻有该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因此,控制和消灭传染源,是预防和控制、消灭布病综合措施中的重要方面。目前,坚决淘汰病畜是控制和消灭传染源的主要方法。第31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概述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第2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概述布病造成的危害及损失:布病造成的损失是双重的,即人、畜两个方面都受损失。影响人体的健康: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阻碍畜牧业的发展:有资料表明:绵羊患布病后流产率为57.5%,牛布病流产率31.2%。就世界范围而论,因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家畜流产、消瘦、乳肉产量减少、影响畜种改良和推广以及人群劳动能力的损失或下降等,估计每年损失可达数十亿美元。第3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病原学布氏杆菌属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小球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可分为6型:羊型、牛型、猪型、犬型、森林鼠型、绵羊副睾型。但仅前4型对人类致病,另2型对人的感染国内外均无报道。一般自然环境:水、土、粪、圈生存4个月以上。畜舍:4-5个月以上水:5天-4个月鲜牛乳:2天-18个月土壤:4天-4个月冻肉:14-47天尘埃:21-72天对湿热、消毒剂、紫外线、抗生素敏感,对低热、干燥有较强的抵抗力,湿热30秒死亡。第4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流行过程贮存宿主及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人群易感性第5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贮存宿主及传染源布氏菌的宿主很多,已知有六十多种动物(家禽、家畜、野生动物、驯化动物)可以作为布氏菌贮存宿主。然而,布病往往先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随后波及人类,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各种饲养动物:羊(山羊和绵羊)、牛、猪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羊是主要传染源,有些地方牛是主要传染源。第6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贮存宿主及传染源羊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山羊、绵羊都对布氏菌易感,感染率可高达40%以上。装满细菌的口袋:指胎盘和流产羔羊中含有大量布氏菌。实验布病绵羊流产后1-3个月经常在乳汁、尿、阴道分泌物中检出布氏菌。有的病羊产羔一年后,乳汁中仍带菌。绵羊感染布病后1.5-2年,约有23%的羊能在体内检出病原体。在羊布病疫区,人群感染率可高达42%,患病率高于7%。第7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贮存宿主及传染源牛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黄牛、水牛、奶牛、牦牛均易感染布病,牛布病阳性率可达23%以上。世界各国特别是乳牛在发达国家都曾有过布病。在牛布病疫区,人的感染率高达30-40%,但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的人仅占0.3-0.5%。病牛主要在牛群中传播,可引起爆发性布病流产,但对人的致病意义小于羊。第8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贮存宿主及传染源猪作为传染源的意义:猪对布病敏感,感染率10%以上。通常由猪种布氏菌侵犯。猪布病也是以流产为特征,从流产的猪胎儿、胎盘、羊水,甚至尿液以及公猪的精液都能检出布氏菌。我国从接触猪的饲养员和屠宰工人检出12株猪种菌,证实了猪是不可忽视的传染源。第9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贮存宿主及传染源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国内外也报道了一些感染人的实例:有的在家中护理病人感染;有的通过性生活感染。然而,大量的病例调查分析绝大多数均为非病人传染所引起,在病人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很少见。就人类布病而言,因动物传染而发病多见,由人与人发生传染罕见。第10页,共44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传播途径布氏菌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经皮肤黏膜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