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阳燧照物》(同步练习)答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docxVIP

5.3《阳燧照物》(同步练习)答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阳燧照物》同步练习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阳燧(suì)迫近(pò)麻菽(jī)

B.窗隙(xì)橹臿(chā)腰鼓(yāo)

C.相易(yì)着物(zhuó)遂倒(suí)

D.妄说(wǎng)镜鉴(jiàn)鲜矣(xiān)

【答案】B。

【解析】A项“麻菽”的“菽”应读“shū”;C项“遂倒”的“遂”应读“suì”;D项“妄说”的“妄”读“wàng”,“鲜矣”的“鲜”读“xiǎn”。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面洼摇撸本末相格

B.利害颠倒无所见处

C.窗隙塔影以已为物

D.腰鼓阳遂聚光为点

【答案】B。

【解析】A项“摇撸”应为“摇橹”,“本末相格”应为“本末相错”;C项“以已为物”应为“以己为物”;D项“阳遂”应为“阳燧”。

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一指迫而照之则正(迫:逼迫)

B.过此遂倒(遂:通“坠”,落下,这里指像物体从高处坠落一样,成像由正变倒)

C.中间不为物碍者鲜矣(鲜:少)

D.小则利害相易(易:交换,改变)

【答案】A。

【解析】“迫”在这里是“靠近”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阳燧面洼,向日照之,光皆聚向内。

B.离镜一二寸,光聚为一点,大如麻菽。

C.中间不为物碍者鲜矣。

D.岂特物为然,人亦如是。

【答案】B。

【解析】B项把阳燧聚光的点比作麻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下列对文中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阳燧面洼,以一指迫而照之则正,渐远则无所见,过此遂倒。”此句中逗号使用正确,都是用于句中停顿,分隔不同的表意部分。

B.“其无所见处,正如窗隙、橹臿、腰鼓碍之,本末相格,遂成摇橹之势。”句中顿号使用错误,“窗隙”“橹臿”“腰鼓”之间不应使用顿号,而应使用逗号。

C.“故举手则影愈下,下手则影愈上,此其可见。”句中逗号使用错误,应将“故举手则影愈下”后的逗号改为分号,以区分两个并列的分句。

D.“《酉阳杂俎》谓海翻则塔影倒,此妄说也。”句中书名号使用错误,“酉阳杂俎”是一部书,不应使用书名号,而应使用引号。

【答案】A。

【解析】B项“窗隙”“橹臿”“腰鼓”是并列的词语,使用顿号正确;C项逗号使用正确,这里的两个分句并非并列关系,不需要用分号;D项“酉阳杂俎”是书名,使用书名号正确。

6.下列对文中文言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阳燧面洼,以一指迫而照之则正”中“以”是介词,“用”的意思。

B.“中间不为物碍者鲜矣”是一个被动句,“为”表被动。

C.“此其可见”中的“其”是代词,代指阳燧成像的情况。

D.“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是一个判断句,“乃”是“竟然”的意思。

【答案】D。

【解析】“乃”在这里是“是”的意思,表判断,不是“竟然”的意思。

阅读题。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

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摘编自《梵天寺木塔》)

下列对《梵天寺木塔》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钱帅登塔“患其塔动”,这一情节为后文匠师和喻皓解决塔动问题做了铺垫。

B.匠师认为塔动是因为“未布瓦,上轻”,于是“以瓦布之”,结果“而动如初”,说明匠师的判断是错误的。

C.喻皓笑着说出解决办法,“笑”表现出他对匠师无能的嘲笑以及自己对解决问题的胸有成竹。

D.“人皆伏其精练”中的“精练”一词高度概括了喻皓在建筑技艺方面的高超和精湛。

【答案】B。

【解析】匠师认为塔动是因为“未布瓦,上轻”,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塔动原因的表面理解,不能简单说判断错误,只是不够深入全面,后来喻皓指出根本原因是塔内结构不稳定。所以B选项理解有误。

2.下列对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匠师在面对塔动问题时,先是自以为是,后又无可奈何去请教喻皓,体现出他的不谦虚和技术的不足。

B.钱帅发现塔动,说明他对建筑质量很关注,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C.喻皓轻松解决塔动问题,展现出他在建筑领域知识渊博、技艺高超。

D.匠师偷偷让妻子去问喻皓的妻子,反映出他胆小怕事,不敢直接面对问题。

【答案】D。

【解析】匠师偷偷让妻子去问喻皓的妻子,主要是因为他好面子,不想让别人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698s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