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燕歌行 并序》(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VIP

01《燕歌行 并序》(教案)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燕歌行并序(教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高适的生平及其边塞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2.剖析诗歌意象,分析诗歌描绘的画面。

3.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4.剖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其现实批判意义。

5.背诵全诗。

教学课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激情诵读

激情诵读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jīngpèi)/逶迤(wēiyí)/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zhù)/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jì)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朗读。

标出节拍,诵读诗歌。该诗共28句,每四句一韵,共换七韵,且用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节,具有音调之美。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1.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

找出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抓战争场面描写

2.找出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抓战争场面描写

地点:东北、榆关、狼山、大漠、孤城、关山、蓟北、边庭、绝域、沙场等

人:汉将、校尉、单于、胡骑、思妇、征夫、李将军等

景物:金鼓、旌旆、穷秋、衰草、血刃、羽书、狼烟、铁衣、玉箸、刁斗等

多种意象构成一幅幅萧瑟凄凉、悲壮豪迈的沙场征战图。

这是一场_______的战争,从诗中找出依据并分析。(详见课件)

譬如:

1、从战争过程角度概括:一场完整的战争

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

2、从道义的角度:一场正义的战争

3、从自然环境的角度: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

4、从士兵的角度:一场英勇爱国的战争

5、从将军的角度:一场腐败轻敌的战争

6、从征夫思妇的角度:一场生离死别的战争

7、从忆李将军的角度:一场呼唤良将的战争

了解写作背景: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开元二十六年,一个跟从御史大夫出塞打仗回来的朋友作《燕歌行》给高适,高适“感征戍之事”作诗应和。其所感之事,则与张公有关。张公者,张守珪也,当时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对契丹军事;史载他曾隐匿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高适对此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文本研读

文本研读

解题

①“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诗”,这里的“行”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

②《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地战争之事和征夫思妇相思之情。

③“边塞诗”:盛唐国力强大,于是开疆拓土,雄心勃勃。不少人(包括军人和文人)因此搏击沙场,建功立业。当时诗人或多或少都写过一些边塞诗,而著名的则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等人。后世因此把他们称作边塞诗派。内容:建功立业;战争艰苦,征人思妇离愁别绪;边塞风光。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2.赏析全诗

研读第一层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汉家:指代唐朝。

②烟尘:烽烟尘土,指代战争。

③非常:不一般。

④赐颜色:俗语给面子,赏脸,意指格外器重优待。

⑤摐:撞击。

⑥旌旆:军中各种旗帜。

⑦逶迤:形容唐军行进的蜿蜒绵长。

(二)鉴赏诗句

1.“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此一句交代了什么?

交代了战争的性质,即卫国战争。

2.“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这一句写出了什么?

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战士具有的横行天下的豪迈气概,以及皇帝的喜悦与张扬,似褒实贬,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3.鉴赏“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这两句通过炼字,交代了战争的紧迫激越。一个“飞”字写出了军情危急。“照”,战火把山都照红了,说明战斗的激烈和规模很大。

4.“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这中间有个什么顺序,写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由近到远,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把气氛从宽缓推入紧张。

【思考4】研读第二层

(一)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极:穷、尽,指到了最远的边界。

②半死生:死一半,生一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