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第一部分.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Primarilyauthenticationandcollection

ofculturalrelics

主讲人:黎晓华H1-403

单位:深圳大学材料学院

Email:lxh@szu.edu.cn

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文物鉴赏与考古学基本知识

第三章:青铜器收藏与鉴定基础

第四章:古钱币收藏与鉴定基础

第五章:铜镜收藏与鉴定基础

第六章:金银器收藏与鉴定基础

·

·

·

·

·

·

推荐的书目

◆杨静荣著,古陶瓷鉴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张懋鎔著,青铜器鉴赏,漓江出版社,1993。

◆上海钱币学会主编,古钱的鉴定和保养,上海远东出版社,1985。

◆丁孟著,铜镜鉴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王琦、林健编著,文物鉴定基础,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马承源著,文物鉴赏指南,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

第一章:绪论

概述—文物与材料分析

文物的作用

文物的价值

文物的定义

文物的分类

文物定级

收藏概论

·

·

·

·

·

·

·

一.概述

以材料划分人类发展的历程

公元前公元

石器时代青铜时代

0000600005000400030002000100050005001000150018001900195019902000

铁器时代

电子材料时代(Si)

·

湖北江陵楚墓出土越王勾践宝剑

湖南长沙砂子塘战国凹形铁锄

莫尔定律

文物鉴宝热

盛世收藏

收藏的目的收藏的目标藏品的价值藏品的鉴定考古与文博

大克鼎与大盂鼎

文物与文化

·

令中国学术界汗颜的“夏商周断代史工程”

中国历史有明确纪年开始的时间是公元前841年,即历史上的“共和元年”。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一个以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历史上夏、商、周时期历史年代的项目,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系统工程。该工程于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九五计划”中的一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000年9月15日项目成果通过国家验收。

七个部级单位,中国最高的学术机构,最高权威的专家学者悉数参与,领导亲自挂帅,200余专家学者、170多专家联合攻关,浩浩荡荡,四年不息,多少辛劳,多少汗水?恐怕中国当年的原子弹研究也没有这样大的帽子和架势,这样的结论能不铁板钉钉,牢不可破?

·

黑漆古之谜

黑漆古是古董商对出土青铜器表面一层黑亮或绿亮似漆特

殊腐蚀层称谓,这类腐蚀层致密光滑泛蜡光,对青铜器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这种表层,大多出现在战国和汉、唐的铜镜之上。

说法1:与埋藏环境有关。在数千百年的岁月里,地下腐

殖酸长期作用是青铜器表面形成绿漆古、黑漆古的主要原因。绿漆古、黑漆古的主要成分是锡的氧化物,也含有一定量的铜的氧化物,锡的氧化物呈结晶的状态于青铜器的表面形成致密的锈层。

说法2:与铜镜的研磨工艺有关

实验检测结果:表面富Sn,XRD分析表面呈非晶态

·

·

·

·

透光镜研究

在上海博物馆珍藏着一面从西汉

时代保留下来的镜子。从外形上看,这

面镜子与古代普通的镜子一样,正面磨得很亮,可以用来照人。在镜子的反面刻着“见日之光,天下大明”八个字和一些凸起的图案花纹。但令人惊奇的是,当把镜子的正面对着阳光,由镜面反射到墙上时,就可以在屏幕上反映出一个与背面图案相同的投影像。明明是不透明的铜镜,竟然产生了看起来似乎是“透光”的现象,把镜子背后的花纹图案反映了出来,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惊奇。

宋代的大科学家沈括对“透光镜”进行了深

入的考察,结论“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

上海交大盛宗毅认为:铸镜时铜镜背面花纹

凹凸处不同速度的凝固收缩,产生铸造应力,研磨时又产生压应力,因而产生弹性形变,

研磨到一定程度时,这些因素迭加地发生作用,使镜面产

文档评论(0)

165720323137e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