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白叶枯病与细条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稻白叶枯病与细条病成员:苏济钰骆成权方智琛 截止2015年7月20日,云南省文山州水稻白叶枯病发生5.49万亩。呈现如下特点: 部区域发生严重。麻栗坡县铁厂乡、杨万乡、麻栗镇调查平均病叶率33.4%,最高达90.6%,平均病情指数15.77,最高达49.3;广南县平均病叶率16%,最高达32%,平均病情指数4.8,最高达11.8;富宁县平均病叶率达7.9%,最高达42.6%,平均病情指数2.8,最高达3.9;发病程度较历年同期偏重,分布范围广。——文山州植保站据2015年7月5日统计,福建双季早稻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2万亩。7-9月份多台风影响雨气候将使稻田大面积受淹,稻叶损伤,而引发细菌性条斑病的流行,预计下半年细条病将在低洼、洪涝地区及老病区上偏重发生,预计发生面积50万亩。——福建省植保植检总站稻白叶枯病稻白叶枯病俗称茅草瘟,白叶瘟等,是水稻上重要的三大病害之一。水稻因受白叶枯病为害所致的损失,一般约为10%,发病重的可达50%~60%,甚至90%以上。稻白叶枯病症状1.苗期症状2.成株期症状a.叶缘型b.急性型c.凋萎型d.黄化型症状苗期症状由带病种子育成的秧苗,以及病菌自幼苗,胚根的伤口或从苗叶的水孔侵染的秧苗,在早、中稻秧田中,由于温度低,菌量少,病情发展缓慢,一般并不表现症状。把带菌苗移栽到本田后,遇到适宜的条件就会表现出症状,成为本田的发病中心。在双季晚稻田中则常可直接看到病苗,病斑多发生于中、下部叶片的尖端和边缘,初呈狭小短条状,黄褐色,后扩展成长条斑,与成株期症状相似。苗期症状成株期症状a.叶缘型最常见的白叶枯病典型症状,苗期很少出现,在分蘖后较明显。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迅速向下纵横扩展成条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病健部交界线明显,呈波纹状(粳稻品种)或直线状(籼稻品种)。病斑黄色或略带红褐色,最后变成灰白色(多见于籼稻)或黄白色(多见于粳稻)。湿度大时,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1.病株2.病叶前期3.病叶(粳稻)4.病叶(籼稻)5.病部菌胶6.病原细菌不同感病程度的病叶b.急性型在环境条件有利和品种发病的情况下发生。叶片病斑暗绿色,迅速扩展,几天内可使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呈开水烫伤状,随即纵卷青枯,病部有蜜黄色珠状菌脓。c.调萎型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失水、青卷、尔后枯萎,随后其他叶片相继青枯。病轻时仅1~2个分蘖青枯死亡,病重时整株整丛枯死。折断病株的茎基部并用手挤压,可见大量黄色菌液溢出。剥开刚刚青枯的心叶,也常见叶面有珠状黄色菌脓。根据这些特点以及病株基部无虫蛀孔,可与螟虫引起的枯心相区别。水稻白叶枯病—湿度大时,病部易见蜜黄色珠状菌脓d.黄化型病株的新出叶均匀褪绿或呈黄色或黄绿色宽条斑,较老的叶片颜色正常。之后,病株生长受到抑制。水稻白叶枯病—黄叶型:病株的新出叶均匀褪绿或呈黄色或黄绿色宽条斑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危害水稻,造成叶枯,一般减产15%-25%,严重时可达40%-60%。叶片上初生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暗绿色至黄褐色纤细条斑,大小(0.5~1)mm×(3~5)mm,呈油渍状半透明。湿度大时病斑上出现许多细小的露珠状深蜜黄色菌脓,干燥后不易脱落。严重时,病斑增多相互愈合,局部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斑块,外观于白叶枯病有些相似,但对光检查,仍可看出是由许多半透明的小条斑融合而成的。发病严重时,叶片卷曲,稻株矮缩水稻白叶枯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侵入病菌主要从水孔及伤口入侵。病菌主要从气孔及伤口入侵。叶片症状区别病斑典型症状是从叶尖或叶缘呈现长条形枯斑;病健交界明显,呈波纹状,急剧发生时病斑呈开水烫漂过的灰绿色,最后枯白卷曲,远望病田一片苍白色。早露未干时,在病斑边缘或叶尖吐出淡黄色黏手的细菌溢,干后容易掉落病斑在叶面上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初呈半透明浸润状短条或长条斑,暗绿色,后变成黄褐色,但病斑两端仍为暗绿色,最后,条斑可融合在一起呈褐色或枯白色斑块,远望病田一片橘红色。条斑上常分泌成串的细小的黄色珠状细菌溢,干后不容易掉落。发病期秧苗期一般少出现症状,但在双季连作晚稻,特别是在杂交稻幼苗上常可看到少量病苗。水稻全生育期,特别是在晚稻秧苗上,常检出典型条斑病苗。发病条件高温高湿病原介绍水稻白叶枯病原菌为黄单胞杆菌属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