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学案七
文言断句
;;【知识有归纳】;【提能有技法】
文言断句六法
1.标名代,定句读
文言文中,名词和代词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常见的代词有:吾、余、予(表示“我”),尔、汝(女)、若(表示“你”),彼、此、其、之等。;【例1】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
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时,首先抓住“周室”“诸侯”“仲尼”等名词,再考虑下文省略了做主语
的代词。;附【参考译文】
周王室已经衰落,诸侯恣意而行。孔子为礼乐崩废而担心,(于是)追述先贤,整理前圣经典学说,以求重建王道,匡正乱世,使之返于正道。(我)阅读过他的著作,(他是要)为天下制定礼仪法度,留下“六艺”的统绪纲纪垂范后世。(于是我)作了《孔子世家》第十七。;2.借动词,定句读
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常有省略主语的情况。而动词则充当句子的谓语,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可以借助动词与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推断,提高断句的准确率。;BEG;附【参考译文】
王慎中写文章,一开始也喜欢谈论秦汉时期的散文。说东汉以后的(散文)就没有可取之处了。不久领悟到欧阳修、曾巩写文章的方法,于是把旧作全都焚毁了,一心一意师法模仿他们的写法,尤其得益于曾巩的写作手法,唐顺之一开始不信服他的说法,一段时间以后就改变写法跟从他了。;3.找虚词,定句读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位置和作用。
(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唯等。它们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至于、于是等。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在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表示疑问的词:何、安、曷、奚、盍、孰、孰与、何如、奈何等。这些词出现,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联系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其他虚词:以、于、为、而等。这些词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而”表转折并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例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智者不以变数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来,防祸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守其所志而已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世之治也/行善者获福/为恶者得祸/及其乱也/行善者不获福/为恶者不得祸/变数也。
【解析】借助其中的某些虚词进行断句,如“也”应在句末,“行善者”“为恶者”作为叙述对象应在句子开头。;附【参考译文】
社会安定的时候,行善的人获福,为恶的人得祸;等到社会动乱的时候,行善的人不能获福,为恶的人不会得祸,这是不合常规的现象。聪明的人不因为不合常规的现象怀疑正常的法则,所以遵循致福的道路,防止祸患的到来。得福还是不得福,不是自己能决定的,君子只要坚守自己的志向就行了。;4.察对话,定句读
对话的标志性词语有:曰、谓、云、言等。一般情况下要在其后断开。如果是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等为标志,而把主语省略,因而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判断出问者和答者,准确断句。
【例4】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9处)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之语言表达得体、简明+课件.pptx
- 2026届学考复习系列之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件.pptx
- 2026届高考语文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课件.pptx
- 2026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选择题+课件.pptx
- 2026届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之概括评价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课件.pptx
- 2025年高考语文答题规范.pptx
- 2025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讲评+课件+.pptx
-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学案:文言虚词.pptx
-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学案:文言简答.pptx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虚实结合+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