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第11讲乘法分配律_1.docx

三年级(上)第11讲乘法分配律_1.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乘法分配律

第十一讲

乘法分配律

这一讲介绍的是乘法巧算的一种重要方法——乘法分配律.例如老师给同学们每人发25块糖,先来了40人,后来又来了2人,如果用不好算,但是分别计算两次的糖果,发现更容易算,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例题1

计算:(1); (2).

分析:括号里每个数单独与括号外的数进行计算都很容易,如何去掉括号呢?

练习1计算:(1); (2).

练习1

例题2

计算:(1); (2).

分析:两个算式中都有一个数离100很近,如果变成100计算就方便了,如何进行变化呢?

计算:(1); (2).练习2

练习2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分配律,其实这个式子也可以反过来算,例如:.我们一般称这种方法为提取公因数.当改变运算顺序,像漫画中那样配对进行简化计算.

例题3

计算:(1);(2).

分析:这个算式有几个乘法算式?它们之间有没有公共的乘数?

练习3

练习3

计算:(1); (2).

例题4

计算:.

分析:这个算式有几个乘法算式?它们之间有没有公共的乘数?

练习4计算:(1); (2).

练习4

有的算式有时没法一起提出公因数,这时能提取几个公因数就先提取几个公因数,接下来在运算过程中也许会有新的公因数出现,称之为:“柳暗花明又一村”.

例题5

计算:(1);(2).

分析:先看看有没有公因数?哪些乘法可以提取公因数?提完后的算式变成了什么样子?

例题6

计算:.

分析:先看看有没有公因数?哪些乘法可以提取公因数?注意先进行运算的地方前面的符号.

课堂内外

课堂内外

计算器的成长

计算器的成长

最早的计算工具诞生在中国.

中国古代最早采用的一种计算工具叫筹策,又被叫做算筹.这种算筹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充当材料的.约二百七十枚一束,放在布袋里可随身携带.

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珠算盘,是中国古代计算工具领域中的另一项发明,明代时的珠算盘已经与现代的珠算盘几乎相同.

17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计算工具有了较大的发展,英国数学家纳皮尔发明的“纳皮尔算筹”,英国牧师奥却德发明了计圆柱型对数算尺,这种计算尺不仅能做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甚至可以计算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这些计算工具不仅带动了计算器的发展,也为现代计算器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现代社会应用广泛的计算工具.

1642年,年仅19岁的法国伟大科学家帕斯卡引用算盘的原理,发明了第一部机械式计算器,在他的计算器中有一些互相联锁的齿轮,一个转过十位的齿轮会使另一个齿轮转过一位,人们可以像拨电话号码盘那样,把数字拨进去,计算结果就会出现在另一个窗口中,但是只能做加减计算.1694年,莱布尼兹在德国将其改进成可以进行乘除的计算.此后,一直要到20世纪50年代末才有电子计算器的出现.

作业

计算:.

计算:.

计算:.

计算:.

计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5****19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19508761949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