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练9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修辞)+名篇名句默写.pptxVIP

小练9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修辞)+名篇名句默写.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2024·江苏镇江模拟]古人善于在小与大的思辨中获得启示。如司马

迁《屈原列传》中用“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寓意言小旨大,韩愈《师

说》中用“小学而大遗”批评了舍大择小的现象。

(2)[2024·河北秦皇岛模拟]《书愤》中陆游运用了蒙太奇式的意象组合

手法,“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只用六个名词

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恢复中原的志向具体化,

形象化。

(3)“玉”因其独特的美丽和珍贵的价值而备受古人推崇,是文人诗词创作

钟爱的意象,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99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玉户帘中卷不去/玉盘珍羞直万钱/钟鼓馔玉不足贵/玉箸应啼别离后……

小练9语言文字运用+专项练习

(修辞)+名篇名句默写

含2025八省联考字形题

1.文中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两处并加以改正。(2分)

①“架驭”的“架”改为“驾”。②“及其”的“及”改为“极”。③

“进乎”的“进”改为“近”。(任改两处即可)

【解析】①驾驭: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②极其:非常;极

端。③近乎:接近于。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

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在两岸之间有一座木结构桥梁,插入水中的木桩,两头低矮,渐向中间高起,

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

【解析】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架设在两岸之间有一座木结构桥

梁”成分赘余,应删去“架设”;二是“变成一条优美的曲线”搭配不

当,可将“变成”改为“形成”。

3.文中加点的词“鸟只”在构词上有“名词+量词”的特点,表示鸟的集合体

,代表的是总称。请再举出类似的两例并简要说明。(4分)

示例:①船只,由名词“船”与量词“只”构成,是船的总称。

②枪支,由名词“枪”与量词“支”构成,是枪的总称。

(列举“花朵”“布匹”“纸张”“人口”等均可)

T

6.[2024·湖南模拟]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蔡元培站在五十岁的高度上,倚风长啸,苍茫四顾。自他的双眸中射出的

,是一股凛凛的心灵之光,它犀利似剑,泠然有声,凝聚了无穷的历史感悟。

先觉者总是超前的,超前者总是孤独的,孤独者总是忧郁的,在忧郁中抉择,

在期待中觅路前行,这是古往今来一切大智者生命的基本造型。

①本句使用了顶真手法,上传下接,首尾相连,层层承递,语势贯通,突出

了蔡元培因其思想的先知先觉而保持自由孤独的先行姿态及忧国忧民的情怀。

②使用顶真手法,节奏鲜明,音律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7.[2024·浙江绍兴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1)李白《蜀道难》中的“_”两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一猿猱欲度愁攀援

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蜀道山峻参需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植树者要顺应树的天性,做到

66

其莳也若子9其置也若弃”,那么树木的天性就能保全,

它的习性就得以实现。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3)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古代文人有登山喜好。登上山

顶,在他们心里自有其精神上的象征,如古诗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不畏浮云遮望眼

文档评论(0)

乐毅淘文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113104600004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