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测量护理规范.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温测量护理规范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操作方法

03

实施规范

04

数据解读

05

护理干预

06

质量管理

01

基础概念

01

基础概念

PART

体温定义与生理意义

01

体温定义

体温是反映人体内部温度的重要指标,通常用摄氏度(°C)表示。

02

生理意义

体温恒定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涉及物质代谢、酶活性、血液循环等方面。

正常体温波动范围

人体正常体温范围在36.0-37.3°C之间,但不同部位体温存在差异。

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的波动范围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环境温度、运动、饮食等。

波动范围

01

02

体温异常临床价值

包括发热和体温过低,两者都可能是某种疾病的临床表现。

体温异常类型

体温异常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指导诊断和治疗,如发热可能提示感染、炎症等。

临床价值

02

操作方法

PART

电子体温计使用步骤

准备工作

放置位置

等待测量

读取数据

确保电子体温计有充足的电量,并按下开关按钮进行预热,确保测量准确。

将电子体温计的探头放置于舌下或腋下等体温较为稳定的部位。

等待电子体温计发出测量完成信号,通常需要几秒钟到几分钟的时间。

听到提示音后,查看电子体温计显示屏上的温度数据,并记录下来。

耳温枪校准与测量技巧

校准耳温枪

在每次使用耳温枪之前,需要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准确性。通常可以使用标准体温源进行校准。

01

清理耳道

在测量之前,确保被测者的耳道干净,没有异物或耳垢,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02

测量技巧

将耳温枪的探头轻轻插入耳道,确保密封,然后按下测量按钮,等待几秒钟后查看测量结果。

03

额温枪操作注意事项

测量环境

多次测量

测量位置

保持清洁

在使用额温枪时,应确保测量环境温度的稳定,避免在风扇、空调等直接吹风口处测量。

将额温枪的探头对准被测者的额头正中央,确保测量位置准确。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建议在同一时间段内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测量结果。

每次使用后,应使用酒精棉球或干净的软布擦拭额温枪的探头,以保持清洁并避免交叉感染。

03

实施规范

PART

测量部位选择标准

选择最能反映体温且受环境因素影响小的部位进行测量,如腋窝、口腔、肛门等。

准确度

考虑患者的舒适度,选择测量部位时应尽量避免给患者带来过多不适。

舒适度

选择测量部位时,需考虑患者的安全,避免造成意外伤害。

安全性

消毒流程与交叉感染预防

使用前后需对体温计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体温计消毒

测量部位消毒

交叉感染预防

在测量前需对测量部位进行消毒,降低感染风险。

使用一次性测量用品,或在每次测量后进行彻底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特殊患者测量策略

发热患者

对于发热患者,需缩短测量时间间隔,并密切关注体温变化。

02

04

03

01

昏迷或无法配合患者

对于昏迷或无法配合的患者,需选择适当的测量部位,并确保体温计的稳固放置,以获得准确读数。

低温患者

对于体温过低的患者,需采取保暖措施,并在测量前确保体温计的准确性。

婴幼儿及儿童

对于婴幼儿及儿童,需选择适宜的体温计,并在测量时保持安静,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04

数据解读

PART

低热

腋温37.3-38.0℃,额温36.8-37.8℃。

01

中等度热

腋温38.1-39.0℃,额温37.9-38.9℃。

02

高热

腋温39.1-41.0℃,额温39.0-41.5℃。

03

超高热

腋温超过41.0℃,额温超过41.5℃。

04

发热分级判定标准

体温曲线分析要点

正常人体温有昼夜波动,一般早晨较低,傍晚较高。

体温曲线波动

体温曲线应呈双峰型,即早晨和傍晚各有一个高峰,峰值相差不超过1℃。

体温曲线形态

体温过高或过低,波动过大或过小,均视为异常,需及时查找原因。

体温曲线异常

假性异常结果鉴别

生理性体温升高

运动、进食、哭闹、环境温度过高等因素均可导致体温升高,应排除这些因素后再测量。

01

测量体温的方法不当

如体温计未放置正确位置、测量时间过短等,均可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应重新测量。

02

体温计故障

体温计出现故障或误差过大,也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异常,应更换体温计重新测量。

03

05

护理干预

PART

物理降温操作流程

环境调节

物理降温措施

体温监测

补充水分

调节室内温度至24-26℃,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直接吹风。

采用温水擦浴、冰袋降温等措施,每次降温时间不超过30分钟。

每3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降温效果。

鼓励患者多饮水,补充体内水分,避免脱水。

高热患者监护要点

体温监测

降温处理

病情观察

营养支持

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体温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烦躁、昏迷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

采取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相结合的方法,确保患者体温逐渐下降。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

文档评论(0)

137****35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