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劳技术 项目一 任务三 家乡风味菜肴制作【课件】.pptx

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劳技术 项目一 任务三 家乡风味菜肴制作【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一任务三

家乡风味菜肴制作

目录

课程背景与目标

食材认知与准备

烹饪技法解析

实践操作步骤

文化内涵延伸

安全卫生与总结

PART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劳动技术项目定位

通过系统化的烹饪实践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刀工、火候控制、调味技巧等核心劳动技能,强调做中学的教育理念。

实践能力培养

跨学科融合

职业启蒙教育

将物理(热传导)、化学(美拉德反应)、数学(食材配比)等学科知识融入烹饪过程,体现STEAM教育特色。

通过模拟餐饮行业标准操作流程,让学生了解厨师职业规范,为未来职业选择提供体验机会。

地方饮食文化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以金华火腿腌制、绍兴黄酒焖肉等传统技法为例,传承列入非遗名录的烹饪技艺。

01

地理标志产品应用

重点介绍如西湖莼菜、龙井虾仁等使用地理标志食材的菜肴,体现地域物产特色。

02

节庆饮食习俗

结合春节八宝饭、清明青团等时令食物,解析饮食背后的民俗文化内涵。

03

设定知识目标(掌握3种以上地方菜系特点)、能力目标(独立完成2道特色菜)、情感目标(培养文化认同感)。

学习任务目标设定

三维目标体系

根据学生基础设置基础版(跟做)、进阶版(创新)、拓展版(宴席设计)三级任务清单。

差异化评价标准

包含刀具使用三要三不要、油温识别五成热判断法等具体可操作的安全指标。

安全操作规范

PART

02

食材认知与准备

本地特色食材分类

山珍类

传统腌腊制品

水产类

包括野生菌菇(如松茸、牛肝菌)、竹笋、蕨菜等,这些食材通常生长于山区,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是制作家乡菜肴的重要原料。

涵盖河鲜(如鲫鱼、河虾)及特色腌制品(如醉蟹、腊鱼),需根据水域特性选择时令产品,例如春季的螺蛳、秋季的湖蟹。

如腊肉、香肠、霉豆腐等,通过盐渍、烟熏、发酵等古法工艺制成,能赋予菜肴醇厚的复合滋味。

食材选材标准解析

蔬菜需观察叶片挺括度与切口水分,肉类需检查色泽鲜亮、触感弹性足,鱼类要求眼球清澈、鳃部鲜红无异味。

新鲜度鉴别

产地溯源

时令性原则

优先选择地理标志产品,如特定产区的大豆、山区的散养土鸡,这类食材因水土条件差异往往具备更地道的风味特征。

遵循春荠夏瓜秋藕冬根的规律,例如春季选用嫩芽类蔬菜,冬季选用根茎类食材,确保最佳口感与营养配比。

预处理方法与工具

分档处理技术

针对不同部位采用差异处理,如猪肉需将肥膘与瘦肉分离,前者炼油后者切块;禽类需区分胸肉(快炒)与腿肉(慢炖)。

传统工具应用

科学预处理

使用石臼捣制香料(如花椒、辣椒),竹编筛网沥干泡发食材,陶罐腌制发酵菜品,这些工具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本味。

通过焯水-冰镇锁住蔬菜色泽,肉类采用排酸处理提升嫩度,干货食材需经历清洗-浸泡-蒸制三阶段复水流程。

1

2

3

PART

03

烹饪技法解析

直刀切法

适用于根茎类蔬菜,要求刀身垂直下切,保持厚薄均匀,确保食材受热均匀。如土豆丝需切成2mm细丝,过粗影响脆度,过细易断裂。

传统刀工技术要点

滚刀块处理

针对圆形食材(如茄子、萝卜),每切一刀旋转45度,形成不规则菱形块,增大表面积便于入味。典型应用如红烧茄子的1.5cm见方滚刀块。

花刀技法

在鱿鱼、腰花等食材表面切深度2/3的十字纹,加热后形成麦穗状。要求刀距3mm、倾斜45度角,确保造型美观且缩短烹饪时间。

火候控制核心原则

需提前将锅烧至260℃以上(滴水成珠状态),下料后持续大火翻炒90秒。如小炒肉需保持锅气,使肉片表面快速焦化锁住汁水。

爆炒类火候

分三个阶段控制:初期大火煮沸(100℃)去腥,中期转小火(85℃)慢煨2小时使肉质酥烂,后期收汁时转中火蒸发水分。

炖煮类火候

不同食材需对应油温:蔬菜类160℃(竹筷周围起小泡),肉类180℃(油面轻微冒烟),复炸阶段需升至200℃逼出多余油脂。

油炸温度梯度

调味比例搭配技巧

01

基础咸鲜配比

以500g主料计,盐用量控制在1.2%-1.5%(6-7.5g),酱油与糖按2:1搭配。如红烧肉需15ml老抽+7g冰糖,形成醇厚回甘。

02

地域性调味差异

浙菜糖醋汁讲究三油三糖(油、酱油、醋各30g,糖45g),而川式糖醋汁会添加5g花椒粉提升麻香层次。

PART

04

实践操作步骤

示范菜肴分解演示

食材预处理标准化

复合调味料调配

分阶段火候控制

详细展示三黄鸡去骨切块、沙蒜清洗去沙等关键步骤,强调食材大小均匀度(如鸡块3cm见方)对受热均匀的影响,演示如何用盐搓洗海葵去除黏液。

以彩酱三黄鸡为例,分解烫煮过程为沸水下锅→文火浸煮→冰水定型三阶段,说明每阶段温度(100℃→85℃→0℃)对蛋白质转化的作用,演示用温度计监测汤汁状态。

逐步演示三种酱料(青葱酱/红辣甜酱/蒜蓉黄酱)的黄金比例调配,强调酱料静置醒味时间(15分钟)对风味融合的重要性,展示分层装盘技巧。

角色专业化分工

制定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数十年中小学教育课件、试卷、练习、学案、教案等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