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谏逐客书
秦·李斯;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虚词,积累文言句式。
2.学会运用开门见山的谏说方法,在议论文中掌握史实论证、类比论证、正反论证。;一;李斯在文学上以散文见长。其文上承战国荀卿,下启西汉邹阳、枚乘,不仅布局谋篇构思严密,而且设喻说理纵横驰骋,既重质实,又饶有文采,往往文质互生,在秦代文坛上一枝独秀。;了解背景;秦王被其说服,允许郑国完成了修渠工程。然而,这件事被那些因为客卿入秦而影响到自己权势的秦国宗室贵族所利用,这些人挑唆秦王说客卿入秦是别有用心,应当全都赶走。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秦王接受了宗室大臣的建议,下令驱逐客卿。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他写下这篇《谏逐客书》,劝谏秦始皇不要逐客。文章从秦国“跨海内、制诸侯”、一统天下的高度立论,从维护秦国的根本利益出发,反复阐明逐客之过,理足辞雄,情词恳切,最终说服秦王,使其收回成命。;知常识;整体感知;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文白对译;文白对译;问题研讨;2.为论证论点,文章第1段列举了哪些史实?
【参考答案】①穆公求士,广纳人才,遂霸西戎;②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诸侯亲服;③惠王用张仪之计,四面扩张,以横破纵,(六国)西面事秦;④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使秦成帝业。;3.第2段中作者列举秦王所重之物有何用意?
【参考答案】首先极力铺陈秦王喜爱别国的珍宝、美色、音乐的事实,揭示了秦王喜爱和重视的是物,与秦王在用人方面一味排斥客卿的态度作对比,并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重物轻人的态度是和先君之道背道而驰的,是和秦国“跨海内、制诸侯”、一统天下的基本国策背道而驰的,因此逐客是错误的。;4.文章最后一段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参考答案】最后一段总收全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照应第2段,点明“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的错误;第二,“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呼应第1段,指出“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的不当做法;第三,“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国无危,不可得也”,照应第3段,阐明逐客对秦之害,也击中了秦王的要害。;【任务二】分析论证方法,赏析语言特点;2.文中除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还用到了类比法,请找出相应文字并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文章第3段从理论上论证逐客是错误的。作者列举地广、国大、兵强的常理,再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和五帝三王广纳人才,无敌于天下类比,说明王天下者必须能容纳万民万方,才能无敌于天下。;3.善用比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举例分析。
【参考答案】善用比喻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最突出的例子是用秦王取物的态度为喻,来说明秦王对用人应该有的态度和不应该有的态度。如“夫击瓮叩缶……适观而已矣”形象地说明了秦王想得意于天下,在用人方面也应该弃退秦国那些平庸之辈,而任用异国的贤能之士。;课堂活动;【答案示例】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作者先谈历史,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招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点明秦王之所好,诸如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以及太阿剑、纤离之马等,都来自诸侯各国。作者一方面列举客卿对秦国的历史贡献,得出“使秦成帝业……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的论断,打动秦王;另一方面,分析留客逐客的利弊,晓以利害,“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作者反复推论,最后总结,“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论证波澜起伏,层层推进,终于打动了秦王。;整合建构
【思路整合】;审美鉴赏;本文大量运用排比,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例如第2段在详细铺陈中又运用排比手法。“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一连用了七个动宾句,句式结构相同。接着在下面的复句中,又一连用了“不饰”“不为”“不充”“不实”“不为用”“不为采”“不进于前”“不立于侧也”否定排比句,文气贯通,节奏明快,语气坚决。
;文中还大量运用对偶,如“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有的同义强化,有的正反对比,抑扬顿挫,铿锵有力,增强了论说的气势和力量。
;素材挖掘;?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展现出了颇高的文采。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说:“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议,尚有华辞。”前人在高度肯定《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美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管理指南解读课件PPT.pptx
- 2021加油(气、氢)站分布式光伏项目实施技术规范.pdf VIP
-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与性质练习题.docx VIP
- NB∕T 47013.5-2015_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pdf VIP
- 精品解析: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2022年人教版小升初考试数学试卷(原卷版)(1).docx VIP
- 卫生部《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docx VIP
- CQI-8-分层审核-中文版.pdf VIP
- 从优秀到卓越.pptx
- DLT5136-2012 火力发电厂、变电站二次接线设计技术规程.pdf VIP
- 《齐桓晋文之事》课件74张.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