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光伏阵列光照跟踪特性分析案例综述》1200字.docx

《某地区光伏阵列光照跟踪特性分析案例综述》1200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某地区光伏阵列光照跟踪特性分析案例综述

多峰值MPPT算法REF_Re\r\h[23]研究的前提条件是环境在改变,许多专家事先将环境规定成光照先变化,然后恒定不变。本文提出的复合式算法,在对其所处的环境动态进行分析时,思路是按照两个独立的方面各自进行,一种是光照先变化而后不变,另一种是辐照度一直处于变动之中,具体分析如下。

1.1光照突变时的动态分析

当部分光伏组件工作在阴影下时,同时光照强度突然发生变化,如图5-1所示。

图5-1外界环境变化时的动态响应示意图

初始工作点原来位于C点,在这一时刻的特性曲线由2变成3,不但曲线形状与之前不相同,而且GMPP也变化到了新的位置。由于采用变步长PO方法,使初始工作点由C点变为E点,工作点将保持跟踪状态到F点。然后当工作点不再变化时,用BPC算法看看最优值是否为GMPP或单峰值曲线的MPP,同时,优先级降低,工作点瞬间转化为G点,随后再使得Pref的值增加一点,系统的预设值略高于局部最大功率值PF,完成功率闭环过程,工作点到达H点。再接着继续增加Pref,以P为标准,当Pref大于GMPP,工作点直接转移到最低工作电压。最后,对CSO算法进行改进,在指定的电压范围内搜索GMPP,算法收敛速度较快,收敛后再继续转到变步长PO法,最终复合式MPPT算法完成工作。

1.2光照持续变化时的动态分析

在局部遮挡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渐减弱光照强度,如图5-1所示。此时光伏阵列输出的特性曲线由1变为2,初始工作点为A点,由于在曲线发生变化的过程中,系统始终处在稳态的工作情况,因此需执行变步长PO法来实现跟踪,对应的初始工作点会由A点向C点移动,并在C点伴随小幅度振荡。当外界环境不再改变时,比较C点和A点对应的功率值和电压值,若满足式子(3-8),则开始启动峰值判断,否则认为外界基本保持不变,可继续运行变步长PO法,来提高系统的整体稳定性。

(5-1)

式中,Uoc是光伏阵列的开路电压;PM是光伏逆变器的容量。

当同时存在多个峰值点时,为判断当前峰值是否为GMPP或单峰值曲线的MPP,需采用BPC算法,首先令Pref=Pc-dP,工作点由C点移动到D点,然后增加Pref,使Pref略大于Pc,即Pref=Pc+dP+P。此时的工作点会向左移动,当到达最低的工作电压处,则判断C点是GMPP,无需再运行改进的CSO算法,只需继续运行变步长PO法即可,这样大幅度缩减了从头再来的时间,同时减少了跟踪过程中的能源不必要的浪费,从总体上优化了算法。

在天空中有一点点云朵或者万里无云的光照条件下,光照强度几乎不发生任何变化,也就不能满足式(5-1)中的事先设想的条件,这时需要规定出固定的时间,目的是来查看光照实时的变化程度,这样才能改善辐照度发生小速率更替时的动态性能。设想如果在一段固定的时间段里都没有出现任何变化,如果还满足式(3-8),就执行一次上述的峰值判断流程。

(5-2)

第一次开始运行复合式算法时,发现该算法的反馈回来的信息与往常略有不同。此时系统可能处于辐照度不够的晨间时段,此刻的环境是处于相对不稳定的状态。输出特性不稳定是它们的共同之处,因此需要使用变步长PO法来进行跟踪,等输出特性平稳下来之后才开始运行BPC算法,判断此时的工作点是否为GMPP。当找到极值点之后,就在Pref的基础上加上一个很小的值,让Pref比极值点的功率稍大即可。在此之后的搜索流程和跟踪步骤与之前的的完全相同。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