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学科知识与拓展》课件_第3章 生物与环境.pptx

《小学科学学科知识与拓展》课件_第3章 生物与环境.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03第三节生态系统02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目录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

第一节生命的本质热身体验

学习指导1.了解关于生命起源与进化的主流理论,以及人类起源与进化的主要过程。2.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以及生物之间的关系。3.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生态平衡的机制。第一节生命的本质

一、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说1.从无机分子到有机小分子2.从有机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3.多分子体系的形成和原始生命的诞生(1)团聚体学说(2)微球体学说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二、物种及其进化1.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证据来自古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地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方面。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①遗传和变异。②繁殖过剩。③生存斗争。④适者生存。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3.进化理论的发展进化理论的发展表现在:一是现代综合进化论对达尔文式的进化给予了新的更加精确的解释;二是古生物学研究发现物种进化过程并非“匀速”、“渐变”的,而是“快速进化”与“进化停滞”相间的,因此可能还存在其他方式的进化,可称作非达尔文式的进化。总的来看,物种形成的方式可以划分为渐进式和骤变式。渐进式和骤变式并不是对立的,在生物进化历程中,两种方式可能都是存在的。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三、人类的起源与进化1.从猿到人2.人类发展的基本阶段第一节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

一、生物对光的适应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动植物对光照度的适应根据植物与光照度的关系,可把植物分为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耐阴植物三种类型2.动植物对光周期的适应植物根据诱导花芽分化所需的临界夜长,可分为四类:①长夜植物②短夜植物③中夜植物④日中性植物

二、生物对温度的适应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温度影响新陈代谢的强度,因而也影响生长发育的速度以及生物的数量与分布。此外,温度还常通过影响其他环境因子对生物起间接的作用。1.动植物对低温的适应在形态方面,北极和高山植物的芽和叶片常受到油脂类物质的保护,芽具鳞片,植物体表面生有蜡粉和密毛,植物矮小并常成匍匐状、垫状或莲座状等,这种形态有利于保持温度,减轻严寒的影响。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生理方面,生活在低温环境中的植物常通过减少细胞中的水分和增加细胞中的糖类、脂肪或色素等物质来降低植物的冰点,增强抗寒能力。动物在行为上的适应主要表现在休眠和迁移两个方面,前者有利于增强抗寒能力,后者则可躲过低温环境。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动植物对高温的适应植物对高温的生理适应主要是降低细胞含水量,增强糖或盐的浓度,这有利于减缓代谢速率和增强原生质的抗凝结力。动物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方式就是适当放松恒温性,使体温有较大的变幅,即在高温炎热时身体能暂时吸收和储存大量的热并使体温升高,在环境条件改善或躲到阴凉处时再把体内的热量释放出去,体温也会随之下降。

三、生物对水的适应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动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水体中氧含量很低,植物适应缺氧的结果是根、茎、叶内形成一整套相互连接的通气组织系统。水生植物长期适应水中弱光、缺氧的结果,致使水下叶片常分裂成带状、线状或者很薄,以增加对光、无机盐和二氧化碳的吸收表面积。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水生动物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环境的一些特殊的呼吸方式。例如水爬虫、蚊的幼虫及水蠊虫等皆具有呼吸管,能伸到水面上吸收大气中的氧;鱼类、甲壳类使水流过鳃进行气体交换。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动植物对陆生环境的适应陆生植物包括湿生、中生和旱生植物。湿生植物生长在潮湿环境中,不能忍受较长时间的水分不足,是抗旱能力最弱的陆生植物。湿生植物还可进一步区分为阴性湿生植物和阳性湿生植物。中生植物生长在水分条件适中的陆地上。旱生植物生长在干旱环境中,能忍受较长时间干旱而仍能维持水分平衡和正常生长发育,多分布在干热草原和荒漠区。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陆生动物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皮肤蒸发、呼吸和排泄等都可使动物失水,影响内环境的稳定和细胞的代谢活动。在形态结构上,陆生动物以不同方式减少皮肤和呼吸失水。在生理方面,昆虫、鸟类排泄尿酸、哺乳动物排泄尿素,减少排泄水分的丧失,肾脏具有良好的重吸收水分功能。在行为方面,沙漠地区夏季昼夜地表温度相差很大,因此,地面和地下的相对湿度和蒸发力相差也很大。

四、生物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种内关系种内关系中最常见的是种内斗争和种内协作。种内斗争是指同种个体间为了争夺资源、领地、配偶等而进行的生存斗争。种内协作是指同种个体间为了共同防御敌害、获得食物及保证种族生存和延续而进行的相互帮助、相互有利的行为。

第二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2.种间

文档评论(0)

kd8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kd8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