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件-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结合图文材料,找出文化传承的载体:;;(一)中国

1.古代:官学与私学;官学;地域;P81“学思之窗”:

阅读材料,概括蔡元培的观点及其教育思想产生的影响。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地域;学校教育的发展;(1)形成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1)形成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

(2)受到破坏:“文化大革命”爆发后;(3)重新走上正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1、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中世纪的教会学校;2、近代: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地域;地域;探究:学校教育的意义;(一)书籍起源;(二)造纸业发展;(三)印刷术发展;北宋毕异发明的活字印刷术直至明朝时期仍未推广。从印刷品的流通欲望与范围来看,是因为古代中国书籍出版内容主要是历书、农书等工具书和儒家经史子集等经典;而且,这些书籍一旦雕刻成版,“易成、难毁、节费、便藏”,且雕版技术已有悠久的历史和成熟的工艺……尽管科举考试之后,读书人进一步增多,但印刷品往往局限于科举范围之内;作为世界另一半的女性自古就被排斥在才识之外。

——摘编自李瑞娜《毕昇与古登堡为何无法对话》;翻译书籍对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明末清初来到中国的耶稣会士,翻译、撰写了许多介绍天文、历算等方面知识的书籍,还把中国的优秀文化典籍介绍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17世纪;材料一:培根说“知识即权力”,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掌握知识传播渠道的人才真正拥有权力。早在中世纪,教士的权力来自对《圣经》的解读权。然而在古登堡印刷术出现后,大众能够自行解读《圣经》,教士的权力受到挑战。

材料二:在西方,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激发欧洲各民族的理智??潮,促进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发展,鼓励民族主义和建立新兴的民族国家。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印刷术的作用正好相反,它不仅帮助中国文字的连续性和普遍性,更成为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工具。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2);;;(一)国外;1、古代:亚述图书馆

2、中世纪: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兴起。

3、近代:;时期;时期;(一)国外

1、古代:亚历山大博学园;;;;国立历史博物馆;(二)中国;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影视节目、网络与自媒体短视频科普传统文化。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