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讲解;总体目标;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从考查内容来看,命题者往往选取两首在主题、风格、题材、体裁、作者等方面有某些相同或相异之处的诗歌进行比较。其比较点往往是两首诗歌的相同之处或相异之处。
因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整体把握,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歌中相同、相似的东西;“辨异”就是分辨两首诗歌中不同乃至相对的东西;“知同”也好,“辨异”也罢,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都要从诗歌中找到具体依据。;2022年高考真题回放;参考答案:
①欧诗中作者以画眉鸟自比,以林中画眉鸟与笼中画眉鸟暗合作者生活的两种状态,托物言志,富含理趣;(2分)画眉鸟是作者官场失意、向往自由的情感化身,更是对生命自由的思索。(1分)
②文诗借物抒情,画眉鸟只是其咏物寄情的一个元素,并无自比之意;(2分)作者借画眉鸟的啼叫衬托了公事之余舒畅闲适的心情。(1分);2019年高考真题回放;参考答案: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
②《插田歌》节选的几句诗则采用民歌俚曲来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内宴奉诏作
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④高。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睹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石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1.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答案】
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
②辛词???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2022年高考真题回放;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①《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的悲苦缠绵之态。(3分)
②《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3分);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1、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教材回归;设置题目的角度;;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还包括景象、物象和事件。形象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的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的异同比较。;形象比较注意事项
1.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意象(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的比较,一个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较。对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看意象在自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
2.形象异同题大都是“求异”比较,这是做题时可以利用的地方。
3.形象作用异同的比较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方面展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始闻秋风①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②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③动,雕眄④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晚年时期。②飕飗(sōuliú):象声词,形容风雨声。③拳毛:蜷毛,马毛拳曲貌。④眄:斜视。
★(2)同为感秋之作,此诗与杜甫《登高》中的诗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2)同为感秋之作,此诗与杜甫《登高》中的诗人形象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
相同点:都塑造了一位年老多病的诗人形象。此诗中的“颜状”体现了诗人的年老,“扶病”体现了诗人的体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