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pptx

第12讲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件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第14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明至清中叶(1368—1840年)第13讲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时空坐标中西方大分流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明清时期阶段特征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更趋巩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实行奏折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经济发展与迟滞。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总量仍居世界前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有了一定发展。另一方面,重农抑商和闭关自守政策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承古萌新。程朱理学仍占统治地位,思想专制空前加强;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和反对专制的倾向,但仍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市民文化不断发展,文学艺术体现新的时代特色。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西方近代科技传入中国。民族边疆治理方面成效明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现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对外郑和下西洋密切了我国同亚非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开始受到外来侵略,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捍卫了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造成近代中国的落后。明清(前中期)时期(1368—1840年)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时期,也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新的经济、思想因素出现,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前夜。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课标解读:要考什么?了解明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复习思路:制度之变——边疆之变——政权之变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2讲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明朝的建立与统一形势图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太祖),定都应天府(今南京),明成祖朱棣将都城迁到北京。一、变与不变——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一)明朝的建立:

(二)明朝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中央机构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设立内阁;宦官专权(司礼监)地方行政①废行省,设三司(互不统辖,听令中央),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②后设巡抚、巡按总览一省之权,提高效率选官制度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和僵化(分为乡试、会试与殿试三级制;南北分卷;考试内容固定:八股文、四书五经)考核制度考满和考察监察制度设都察院(监察百官、巡按各省)和六科(制敕与奏疏的封驳、稽查六部百司),即“科道”。法律教化法律: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重视“例”,数次重修《问刑条例》,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教化:乡约宣讲朱元璋的“六谕”,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并与法律合流。一、变与不变——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位卑权重

直接管理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A.原因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设立丞相。——《明太祖实录》(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巨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明史·胡惟庸传》凌晨四点的日出?哥当然见过!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朱元璋据载在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至二十一日的八天之内,诸司奏章即多达1660件,共3391事。——张帆《中国古代简史》B.影响积极:防止权臣专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初期提高了行政效率。消极: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效率低;皇帝独断,易决策失误。①历史原因:历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吸取元朝灭亡教训。②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专权擅政。③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重难突破1】中央机构:(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