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导学案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docx

34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导学案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第四节分析土壤形成的原因

班级姓名小组号。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区域图分析不同区域土壤的特征及分布。(区域认知)

2.结合地质、气候、植被、地形等地理背景,分析、推测土壤的形成过程。(综合思维)

3.通过野外观察,分析土壤剖面,理解土壤的结构。(地理实践力)

二、学习指导与检测

学习指导

学习任务及检测

知识点一:

认识土壤

(教材P7778)

1.土壤的概念: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能够生长的疏松表层。

2.分层结构

(1)土壤剖面:发育成熟的土壤,从地面向下有明显的差异。如下图所示。

(2)土壤发育程度

发育程度

土层厚薄

分层情况

土层

层次多,分层

土层

层次,分层不明显

3.土壤的组成:由矿物质、、水分和空气等物质组成。

组成及体积百分比

特征

作用

关系

矿物质40%

①土壤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风化壳或风化堆积物)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粒;②经风化分解,释放一些养分元素(钾、磷、钙、镁等),供植物吸收

主要成分,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①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性;②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

有机质10%

(腐殖质)

①多集中在表层;②释放氮,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育

最重要成分,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①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性;②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

水分

20%30%

贮存在土壤孔隙中,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含量此消彼长,使土壤能通气透水,蓄水保温

不可缺少的成分,影响土壤的热量状况。水分过多,根系缺氧,植物死亡;空气过多,养分水分供应不足,植物枯萎

①彼此间有密切联系,共同形成了土壤的肥力特性;②肥力高低取决于水、肥、气、热四个因素的协调程度

空气

20%30%

【即时训练】

读“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为腐殖质层B.②为淋溶层

C.③为成土母质层D.④为淀积层

2.下列关于②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B.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C.矿物质淋失,颜色较浅D.质地黏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

我国一些地区由于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作业,形成了一层犁底层。犁底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十分紧实的土层,它是在犁的长期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能破坏犁底层结构。据此完成3~5题。

3.常年使用拖拉机进行浅翻作业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是()

①农作物易倒伏②犁底层变薄

③土壤透气性弱④表土水分降低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4.华南水稻耕作区较少采取深耕破坏犁底层的主要原因是()

A.耕作层加厚,有利于水稻根系发育

B.耕作层加厚,有利于水稻吸收养分

C.犁底层结构紧实,减少土壤的水分蒸发

D.犁底层结构紧实,降低土壤的水分下渗

5.西北绿洲灌溉农业耕作区不进行深耕的主要原因是()

A.风力强劲,风沙易侵蚀表土

B.人力耕作,不易产生犁底层

C.劳动力短缺,深耕成本过高

D.降水较少,难以形成犁底层

知识点二:

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书7880页)

1.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因素

(1)成土母质

来源

坚硬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疏松的成土母质

影响

是土壤形成的,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造成土壤性状的差异,决定土壤质地。

案例

基于花岗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含较多,基于石灰岩风化物发育的土壤较多

(2)气候

影响

为土壤的形成提供水分和热量,是土壤形成的因素

案例

①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广布;

②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

③干旱环境:土壤水分少,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偏碱性;

④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生物

影响

是土壤形成的因素,为土壤提供,从而改变了土壤结构,形成肥力。其中,植物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案例

①植物:以和残体的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给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②动物:动物遗体可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来源

文档评论(0)

yc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