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我与地坛
——史铁生
史铁生名言
1.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2.要么在恶梦中醒来,要么在美梦中睡去。
3.当白昼的一切明智与迷障都消散了以后,黑夜要你用另一种眼睛看这个世界。
4.不应该因为现实的不满意,就迁怒于那亘古的梦想,说它本来没有。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初中毕业,1969年去陕北农村插队,3年后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1979年始有小说、散文、剧本等作品发表。2010年12月31日凌晨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中国当代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驻会作家,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
代表作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
《务虚笔记》《合欢树》《我与地坛》等。
一、作者简介
二、写作背景
课文节选自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写于
1989年5月。史铁生于1969年作为知青,到陕西省延安地区插队,1972年因病致瘫而回京。在双腿残疾的沉重打击下,在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的时候走进地坛的,从此以后与地坛结下了不解之缘。
作者似乎从这座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那里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
I
三、拓展知识——地坛
地坛,又称方泽坛。
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是我国最大且是唯一现存的祭地之坛。地坛有方泽坛、皇祇室、
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于1925年被辟为京兆公园。园内草坪面积
14.5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8.8%,现存百年以上古树176株,其中一级古树89棵。
1、分层次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内容?
我与地坛
2、阅读文本,概括
“我”因何去地坛?
(在文中找出依据)
1.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离家近
2.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6.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里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宿命与缘分
缘分
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小结原因
3、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这两句话有何用意?
地坛离我家很近:以“我家”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地坛。
我家离地坛很近:以“地坛”为中心,向外辐射,延及我家。
词序的变化,实质上表现了作者的心路历程。前二十年,作者的生命以家为中心,遭受命运打击后,他在地坛的启示下完成了对生命的重新认识,地坛成了他的精神家园。
4、读1-3段,
找出我的处境怎样?地坛的环境怎样?
我和地坛有何相似点
荒芜冷落
被人遗弃的古园
同病相怜
精神家园
地坛
……一座废弃的古园,
……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我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然残废了双腿”、失魂落魄的人(第3段)
失魂落魄
被社会遗弃的人
一、景物描写
1、快速阅读第一部分,在文中划出三处景物描写的句子。
第一处景物描写
(第三段)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到自己的身影。
第一处景物描写
(第五段)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luō)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第一处景物描写
(第七段)譬如祭坛石门中的落日,寂静的光辉平铺的—刻,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被映照得灿烂;……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
段落
景物
特点
“我”的感悟
第3段
剥蚀的琉璃、
淡褪的朱红、
坍圮的高墙、
散落的雕栏、
苍幽的老柏树、
茂盛的野草荒藤,
散发着沉静的光芒的夕阳
古老、荒芜、冷落、沉寂宁静
从沧桑变化中,看到了人,生的真相:在满园沉静中
更容易看到时间,看到自己的身影(而认识自己)
(一)研读第一处景物描写
1、第一处景物特点是什么?作者有什么感悟?
2、第一处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解题思路】手法+景色特点+情感
(第三段)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①排比,运用“……了”的句式,(手法)
②!写出了地坛的荒芜、冷落、破败、古旧、沉寂的特点,(特点)
③表达了作者与地坛一样历经沧桑、同病相怜的感慨。(情感)
2、第一处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