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三元超高镍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改性研究.pdf

锂离子电池三元超高镍正极材料的合成与改性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随着能源市场对锂离子电池的愈加青睐,低钴超高镍型镍钴锰三元锂离子

正极材料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因其镍含量的提高而带来了电池容量的提

升,但是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材料镍锂混排严重、层状结构的不稳定和循环

过程中容量迅速下降。因此,针对超高镍型镍钴锰三元锂离子正极材料的工艺

流程优化和改性来提高材料的性能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合成前

驱体材料,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所需的终产品,通过研究煅烧温度和混锂比等

工艺条件,确定其合成的最佳工艺。并且在原有的基础材料上进行改性,通过

B、Al、Nb单掺杂确定最佳掺杂量和对材料结构的影响,通过Al/B共掺杂探

究多元素掺杂的影响,以及掺杂顺序对其性能的改变。本论文具体研究内容如

下:

利用共沉淀法合成大小均一、球形度较高、表面致密的材料,之后进行混

锂比和煅烧温度探究,煅烧温度设置为730℃、750℃、770℃三个梯度,混

锂比设置为1.04、1.07、1.10三个梯度,结果发现当煅烧温度为750℃、混锂

比为1.07时,材料具有出色的循环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研究B、Al、Nb单掺掺杂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SEM对正极材料的物

理形貌进行表征,表明掺杂1.0%B时,颗粒大小均一,表面致密。经循环测试

表明,0.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8.3mAh/g,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43.2

mAh/g,认为掺杂1.0%B为材料的最佳掺杂量。倍率性能测试表明,掺杂

1%Al的材料在5C的电流密度下,其放电比容量达到了158mAh/g,恢复性

能好,有着出色的可逆性。dQ/dV曲线表明,Al的掺杂可以有效减少有害相变

的发生,提高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当掺杂1.0%Nb时,经200圈1C电流循环

测试后,NCM90-1.0%Nb的放电比容量依然保持143.1mAh/g,容量保持率为

79.7%。掺杂1.0%Nb时,其在大电流下,具有出色的电化学性能。

研究Al/B共掺杂对掺杂效果的影响。通过Al/B共掺杂,材料在2.75~4.5

V的电压范围内下,相较于未改性的基础材料,循环性能明显提高,0.1C首

次放电比容量为215.9mAh/g,1C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01.5mAh/g,经200圈

1C电流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128.4mAh/g,循环保持率为63.7%。掺杂顺序

不同对掺杂效果也会造成影响,因为Al/B与氧结合的能力不同,先掺杂Al后

掺杂B对材料具有更优的掺杂效果。TEM测试表明经过Al/B共掺杂,增大了

材料的层间间距,XPS测试表明,Al/B的掺入,降低了Ni2+的比例,降低了镍

I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锂混排程度,EIS图表明,Al/B的掺入降低了材料的电化学电阻,减少了锂离

子的动力学阻碍。通过共掺杂材料与基础材料进行能量密度对比,显示出改性

后材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有着极大的商业化前景。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超高镍三元;掺杂;掺杂顺序;高压

II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Withtheincreasingfavoroflithium-ionbatteriesintheenergymarket,low-

cobaltultra-highnickel-typenickel-cobalt-manganeseternarylithium-ioncathode

materialshavereceivedgreatattention.Theincreaseinnickelcontenthasledtoan

increaseinbatteryc

文档评论(0)

拥有快乐的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