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VIP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山东省烟台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其常见的审美特征是表现离情别绪、相思念远等情感。

古代诗人们以“柳”蕴含离别之情可以从转喻的一种特殊类型——谐音借代的角度来进行赏析。“柳”者,“留”也。“柳”与“留”谐音,有挽留之意。再者古时人们送别的堤岸、码头等都植满了柳树,在送别的话语情景中,柳树是认知上较为凸显的事物,因此人们常常折柳相送,以此表达惜别之情,诗人以袅袅的柳枝为载体,化虚为实,变得充满了春意与诗情。以“柳”诉离别的鼻祖当属《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北朝乐府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现今,在2022北京冬奥会中,张艺谋将中国元素、东方意蕴巧妙运用到开幕式与闭幕式中,来时迎客松,别时垂柳送。在闭幕式的舞台上,垂柳不仅喻指冬去春来,更多的是对外国友人的送别,是后会有期。

关于中国古代作品对柳的意象研究,从时代背景角度分析看来,目前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六朝、唐朝、宋朝。

六朝是古代文学中柳意象主要蕴意的逐步生成并定型的时期。刘入云从《诗经》、民俗、谐音、柳的普遍种植及其独特表现性五个角度对柳意象在六朝形成的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并将六朝诗歌中的柳意象的文化意蕴分为别离、相思、乡思、时间意识四个方面,最后指出了其对唐朝诗歌创作的影响。程章灿将“六朝柳”作为一个意象进行探讨,从离别柳到官渡柳与金城柳,再从灵和柳到陶渊明的五柳,后从南朝到唐宋的“六朝柳”,体现了六朝柳树意象从初成到深化再到经典化的转变。

唐宋时期,柳被广泛地使用到诗词中去。根据对《全唐诗》《全宋词》的统计,《全唐诗》出现柳意象的诗歌2703首,《全宋词》含“柳”字眼的词句2856条。柳意象审美意蕴在唐朝发生了转变,由美转向丑,由品行高洁的隐者形象转向轻狂卑劣之人格形象,由美貌女子渐渐转向青楼女子。

值得一提的是,清初遗民诗人对柳的意蕴进行了拓展,所谓遗民,是指“处江山易代之际,以忠于先朝而耻仕新朝者也”。与前代相比,“秋柳”的意象更普遍地进入诗歌,明末清初的遗民诗人,处于国破家亡的时期,早已无心流连春花秋月,他们以一颗敏感的诗心,在众多物象中重新找寻到秋柳,他们借秋柳写下了对故国故君的思念,对百姓战乱流亡的同情,对新朝暴虐统治的揭露与批判??对柳的描述表现出强烈的时代感与深刻的历史感。

柳意象的运用还和小说的人物塑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在作为叙事文学作品的《红楼梦》中,用“两弯柳叶吊梢眉”形容王熙凤的眉毛如弯弯的柳叶一样,纤细柔美;用“娴静时如姣花照月,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形容林黛玉体态的娇弱;小说的第78回“老学识闲征姽婳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贾宝玉作《芙蓉诔》凭吊死去的晴雯,有“花原自怯,岂奈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两句,以花、柳喻人,用花之娇柔、柳之纤弱比喻晴雯柔媚的少女之姿。“狂飙”“骤雨”则象征残忍戕害青春少女生命的贾府上层掌权者们。

在《红楼梦》中无法否认姓名艺术在小说中的特殊作用,也无法抹杀它在小说整体结构中的审美价值。《红楼梦》中人物多达数百人,除了显赫的贾、王、薛、史(家亡血史)四大家族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姓氏,而且在姓氏的安排上又别有深意。正如清人周春所说:“盖此书每于姓氏上着意,作者又长于隐语瘦词,各处变换,极其巧妙,不可不知。”

通观小说,柳姓人物有柳湘莲、柳嫂子、柳五儿等。其中柳湘莲是宝玉的三个腻友之一(另外两个是秦钟、蒋玉菡)。“那柳湘莲原是世家子弟,读书不成,父母早丧,素性爽侠,不拘细事,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致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魏晋时代尚人品之范,将先秦君子品德具体化。柳作为象征整体的人格化意味乃真正形成并趋于稳定。从曹丕等人赋柳及至桓温扶柳悲慨看,柳实为人生价值的参照物、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载体。柳湘莲虽然和贾宝玉一样,身为世家子弟,但他活得潇洒自如,如一株垂柳,飘散自然,了无羁绊。柳湘莲的身上又有些侠士的风度,浪迹天涯,踪迹无处可寻。他不惧权贵,面对戏谑他的“薛大傻子”,毫不留情地痛打一顿,捍卫尊严。而在薛蟠遭匪时,又能行侠仗义,最终两人共弃前嫌,义结金兰。柳湘莲具有魏晋风骨,放浪形骸,萍踪浪迹,无所不为,他摆脱了宗法血缘的家庭和封建礼教对个体生命的束缚与禁锢,达到了人格自由平等独立的理想境界,能够获得个性的张扬与生命热情的绽放,

文档评论(0)

像个〜孩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没有找到的资料可以私信,这边帮忙下载一天一篇不收费,多出的看心情收费,欢迎留言,回复可能不及时请谅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