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综合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2).pptxVIP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综合复习课件新人教版 (2).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49年);关键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哪些?为什么会产生

这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何意义?;1.特征: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发展;近代社会生活习

俗与观念发生变化;近代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主要表现:(1)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不

平衡。(2)社会生活:新旧并呈,多元发展,有不平衡

性。(3)教育文化:出现新式学校,文化逐渐繁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发展阶段;发展阶段;;发展特点及历史作用发展阶段阶段特征发展特点及历史

作用;;一、选择题

1.下表所示为19世纪70年代至1911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情

况。据此可知当时民族工业发展(C);时间;2.1894年外国在华产业资本约为0.54亿元,为中国产业资本

的1.5倍;到1911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约为20亿元,以高

出数倍的绝对优势对中国资本形成巨大的压力。由此可见

(B);3.[运城期末]下图是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亚浦耳电器厂的广

告海报。“亚浦耳”灯泡带着振兴民族工业、振兴国货的

使命,在“洋灯”林立的照明市场中因质优价廉最终脱颖

而出。此事说明(A);4.[晋中期末]绘制思维导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

面是小华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处的内容应是

(A);5.[中考·山西]近代山西在发展中前行,传承中创新。从下面

大事年表所列“第一”中,能提炼出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D);A.获得新生的军事工业;6.[太原期末]20世纪30—40年代初期,著名画作《田横五百

士》《愚公移山》等在全国传播;优秀歌曲《毕业歌》

《黄河大合唱》等在全国传唱;“国人爱国,请用国

货”“挽回利权,振我中华”等成为商业广告炙手可热的

用语。这些现象体现出(B);二、材料解析题

7.[太原期末]经济发展、城市变化、教育进步都见证了

近代中国社会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简图;(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

分析进入“黄金时代”???出现“日益萎缩”现象的原

因。(4分);答案: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1分)原

因:黄金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

欧洲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

推翻了封建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了一

些障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

业的法令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日益萎缩:

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官僚资本主义的影响;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的限

制等。(答出任意一

点得1分);材料二:1848年,晚清思想家王韬到上海时惊叹:“浦江一

带,率皆西人舍宇,楼阁峥嵘,飘渺云外。”……19世纪60

年代,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创办;70年代以后,轮船招商局、

上海织布局等洋务企业设立;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开设上海

电光公司等。从此以后,“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

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

——摘编自《近代文明演变轨迹》;答案:上海较早成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

房;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和外商创办近代工业企业,加

速城市化进程;西方工业文明成果的传入,上海市民生活

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用上了电灯等,出现了西式的休闲娱

乐方式。(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材料三: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

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

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

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奠定了基础。

(3)根据材料三,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发

展。(2分);答案: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先后兴办京师

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戊戌变法期间,

创办京师大学堂;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通令兴办

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建立新式教育

体制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谢谢聆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恺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知识就是力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