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植结合虾蟹养殖的轮作共生技术要点与实践经验总结.docx

水稻种植结合虾蟹养殖的轮作共生技术要点与实践经验总结.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稻种植结合虾蟹养殖的轮作共生技术要点与实践经验总结

稻田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clarkii)、水稻与豆蟹(Pinnotheres)轮作共生养殖技术是通过综合运用农业生态学原理,利用稻田构建克氏原螯虾、水稻与豆蟹共生系统,通过人工种植养殖、施肥、水位调控以及保种的各项配套措施,实现小龙虾、螃蟹的养殖生产,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一种新型养殖模式。该种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稻田的潜水环境和闲田,有效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的经济产量,实现一地两用、一水三收和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但相较于传统的水稻种植,该种复合的养殖模式有着更为严格的技术规范要求,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明确相应的栽培技术规范,确保克氏原螯虾和豆蟹能够养殖成功,切实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最终为推动稻田立体生态养殖模式的有效应用奠定坚实的技术支撑。本次研究主要从稻田工程的有效建设、水稻栽培、克氏原螯虾以及豆蟹的养殖管理等几方面入手,明确了虾稻蟹轮作共生技术要点,希望通过研究对广大同行有所借鉴和帮助。

安徽省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东邻南京市,西接合肥、滁州市,南界芜湖市,北与江苏省江宁、溧水接壤,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9℃,年降水量1023.5mm,四季分明,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是安徽省重要的水稻产区之一,水稻单产较高。近年来,马鞍山市大力发展水稻综合种养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采取“两稻两虾”(插一次秧,收两茬水稻,养两批虾)模式,在水稻田中放养小龙虾,利用小龙虾的杂食性清除水稻田杂草和害虫,小龙虾的粪便为水稻提供养分。同时,部分养殖群体在水稻田中放养螃蟹,利用螃蟹的捕食性清除水稻害虫,同时螃蟹的粪便为水稻提供养分。当地气候条件适宜水稻生长、水资源丰富,灌溉条件良好、农田集中连片,有利于规模化生产、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具有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近年来在稻田放养小龙虾和螃蟹基础上,农技部门通过不断加强技术攻关和技术总结,形成了稻田养殖小龙虾、水稻和河蟹的轮作共生生长模式,在一块土地上能够生产两种水产产品,更好地提高了稻田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为带动农户经济收益提升,助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稻虾蟹综合种养的技术原理

稻虾蟹综合种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结合了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通过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优化,实现一田双收或多收的效果。从生态循环原理来讲在稻田中养殖虾蟹,虾蟹排泄物作为肥料,为水稻提供养分。虾蟹在稻田中活动,起到了耘田的作用,有助于水稻根系的呼吸和生长。虾蟹的排泄物和残饵是水稻生长的有机肥料,减少了化肥的使用,同时,虾蟹的捕食活动有助于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从生物多样性原理分析稻虾蟹综合种养模式中,水稻、虾、蟹等多种生物共生,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不同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稳定的生态平衡,有利于提高稻田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生物多样性。从生态平衡角度来看,在稻田中养殖虾蟹,充分利用了稻田的空间资源,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同时稻虾蟹综合种养模式中,水稻、虾、蟹的生长周期不同,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多季收获。从技术集成原理角度分析,通过科学的水稻种植技术和水产养殖技术,实现虾稻蟹的共生共荣,提高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虾稻蟹综合种养技术应用的价值

1、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从经济收益的角度来看,虾稻蟹综合种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生产环节通过合理的种养结构,农民可以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获得稻谷、虾和蟹的收入,这种多样化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此外,由于虾和蟹对稻田的生态环境有着积极作用,能够有效控制水草生长、减少病虫害等,农民在投入相对较低的管理成本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更高的产量和品质,该种综合种养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2、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在生态环境方面,虾稻蟹综合种养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因为这种模式稻田的生态系统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虾和蟹的引入不仅能够改善水体的水质,还能够促进土壤的健康,增强农田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稻田中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利用,也能够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种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了农业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3、有利于助推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随着这种综合种养模式的普及,相关的技术培训、市场营销、产品加工等产业链也得以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圈,这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不仅为农民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机会,也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通过提升农民的技能水平和经济收入,进一步促进了农村的稳定和繁荣。

三、虾稻蟹轮作共生技术要点

1、虾稻蟹轮作养殖模式的确定

虾稻蟹轮作养殖模式是在稻虾种养模式基础上增加一茬豆蟹的养殖,也就是在每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80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安全评价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3日上传了安全评价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