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人生的境界(教案)中职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拓展上册).docx

03 人生的境界(教案)中职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拓展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生的境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重境界的内涵及递进关系,掌握“觉解”“宇宙人生”等核心哲学概念。

2.运用对比分析法解读抽象哲学观点,结合现实案例辩证评价冯友兰境界理论。

3.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深层思考,初步建立超越功利的价值取向。

二、教学重点:四重境界的划分标准及现实映射。

三、教学难点:区分“道德境界”与“天地境界”的本质差异。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觉醒年代》蔡元培演讲片段

提问:你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字芝生,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祁仪镇人。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2.文体知识

学术随笔一般具有较强的学理性,偏重于理性精神和文化学术品位,但又不是纯粹的学术性论文,而是介乎随感和学术研究论文的一种边缘性文体。

(三)初读感知

课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观点,即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阐述四种不同的人生境界。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阐述中国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四)重点探究

1.文章阐述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什么是人生的境界?找出文中的阐释。

3.人生的境界有哪几种?

4.人生的境界依据什么来划分?

5.文章是怎样阐释四种人生境界的?

6.作者是怎样评价这四种人生境界的?

7.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列举一到两位属于不同境界的典型人物。

境界等级

觉解程度

做事动机

做事意义

自然境界

最低

蒙昧的

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功利境界

较低

利己的

有功利的意义

道德境界

较高

为了社会的利益

有道德的意义

天地境界

最高

为了全宇宙的利益

有超道德的价值和意义

8.中国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9.文章是按什么思路来行文的?

(五)深入探究

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境界的高低。请问它是哪个词?

2.请依据下面两个语句对“觉解”—词作出自己的解释。

①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②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3.品故事,加深对“觉解”的理解。

《值钱的东西》有一个小偷到良宽禅师的茅庐偷东西,结果发现没有一样值钱的。良宽禅师被小偷惊醒,脱下身上的衣服,递给小偷,说:“你远道而来,不该让你空手而回,这件衣服你带走吧。”小偷大惊失色,落荒而逃。良宽禅师叹道:“可怜的家伙,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亮也送给他。”

4.“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这样就构成了人们不同的人生境界。请说说下面的事例各属于什么样的人生境界。

(1)一名儿童趴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

(2)故事里的三个泥水匠:建筑工地上,三个泥水匠正挥汗如雨地干活。有人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在砌砖。”第一个泥水匠随口答道。第二个泥水匠回答说:“我在挣钱呢。”“我在建造一座漂亮的大楼。”第三个泥水匠很自豪地说。十年后,第一、二个泥水匠仍然在砌砖,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家。

(3)儿童仰望天空数星星;诗人张若虚仰望月亮;思索着“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5.结合你对四境界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文字的认识。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的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这样的志士仁人,请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李广——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岳飞?????????。

顾炎武?????????。

文天祥????????。

林则徐?????????。

谭嗣同?????????。

周恩来????????????????。

7.文中说“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是什么意思?“人应该成为的人”又该怎么理解?

8.怎么理解“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

文档评论(0)

2698sh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文档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